学生内部网
教师内部网
会议室预订(内网)
导航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组织架构
教工之家
职能部门
历史沿革
师资队伍
在职教师
按职称
按拼音
人才计划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973 首席科学家(青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上海市领军人才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计...
上海市曙光计划
上海市晨光计划
上海市启明星计划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上海市扬帆计划
兼职客座
退休教师
B
C
D
F
G
H
J
K
L
M
N
P
Q
S
T
W
X
Y
Z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学
教学动态
专业介绍
培养方案
常用文档
研究生教学
教学动态
招生信息
培养方案
课程建设
学位申请
非全专硕
教学成果
精品课程
一流课程
教学成果奖
课程思政
工作动态
建设成果
机构设置
相关文档
科学研究
科研快讯
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平台
校级科研平台
学科方向
科研成果
国家级奖项
省部级奖项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通知公告
党建思政
二十大专栏
理论学习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经典文献
政策法规
党建动态
工青妇建
工会活动
青年联谊
妇女风采
退休园地
退休动态
退休党建
退休风采
对外交流
交流动态
海外交流
合作高校
学生交流
教师交流
校友中心
院友会
活动纪实
院友风采
理事会
章程
发展基金
新闻动态
基金项目
捐赠指南
捐赠鸣谢
新闻速递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专业类讲座活动热烈进行
2022-05-04
自校园封闭管理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以线上方式组织举办了“研究生学术研究方法漫谈”、“研究生行业导师主题技术沙龙”等多个系列的专业类讲座和沙龙,极大鼓舞和激励了在校研究生们的精神状态和求学热情,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疫情带来的暂时困难挡不住学院老师和企业导师们教书育人的热情,更挡不住同学们高涨的求知求学的热情,每场线上活动都是几近爆满。4月29日晚,“研究生学术研究方法漫谈”第7期在线成功举行,尚笠教授做了《读研生涯的思考与感悟》的主题分享。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短暂而又关键的阶段,读研对同学们未来生活与事业有着重大的影响。尚老师以自然杂志的一份相关调研开篇,分析了读研过程中学生们普遍遇到的困惑与苦恼。随即抛出十个灵魂拷问:科研的本质、读研的价值、心灵的支柱、课题的选择、文献的调研、思考与实验、诚实的错误、撞车的工作、共享与合作、挫折与挑战。在一一拆解这些难题的同时,尚老师劝勉同学们通过直面应对挑战,收获成长。互动环节中,除了在读研究生的踊跃提问外,更有青年教师、本科生同学的热情参与。最后,尚老师借用埃隆·马斯克的话“I’dratherbeoptimisticandwr
全文》
“2022明天会更好”研究生行业导师主题技术沙龙系列成功举行
2022-05-02
4月25日晚,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主办的研究生行业导师主题技术沙龙第四期在线上成功举行。自校园封闭管理以来,计算机学院以线上方式组织举办了多个系列的专业讲座和沙龙,极大鼓舞和激励了在校研究生们的精神状态和求学热情,同时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疫情带来的暂时困难挡不住老师和专家们教书育人的热情,更挡不住同学们高涨的求知求学的热情,每场线上活动都是几近爆满。“研究生行业导师主题技术沙龙”系列由计算机学院分别与不同的知名IT企业联合举办,其中大多数是学院已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企业,每期活动邀请一到两名企业的资深技术专家做主题分享并和同学们在线互动交流。其中与阿里云合作,邀请多位阿里云行业导师,于4月11日-5月5日以“2022明天会更好”为主题分四期与研究生们分享与交流。本期沙龙是第三场,由阿里云资深技术专家周琦和阿里云飞天女蜗团队负责人、高级技术专家朱云锋主题分享《大数据下的云存储》。周琦介绍了阿里云飞天OS和云存储的技术发展演进,让同学们体会到在庞大的业务背后,业务需求不断促使技术的创新,技术依然是生产力之一。朱云锋把自己一步步地求学、科研、求职、入职、晋升直到现
全文》
跟随大咖一起走入开源世界—CCF开源发展委员会开源高校行第三期复旦大学站顺利举行
2022-05-01
2022年4月28日晚上,CCF开源发展委员会开源高校行第三期复旦大学站的活动在线上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小米集团副总裁崔宝秋博士、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周明辉老师、英特尔软件与先进技术事业部云基础设施软件研发总监王庆博士三位嘉宾进行分享报告,并与复旦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开展互动交流。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彭鑫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技术氛围浓厚,互动交流热烈,在线参加人数最高将近300人。崔宝秋博士的分享报告《开源的魅力》按照开源的发展、我与开源、开源与小米、拥抱开源四个话题线索生动描绘了开源对技术演进的魅力、对个人成长的魅力、对企业发展的魅力和对时代进步的魅力。开源是一个理念,也是一个运动。从GNU到FSF,从Linux到Android,从自由软件到开源软件,开源已经走过了一条很长的路。崔博士分享了他从业以来的与开源软件结下的不解之缘,让同学们直接感受到与开源一路同行的成长和发展经历。同时,崔博士还介绍了他所在的小米公司的开源理念、开源战略原则、开源里程碑和开源案例。通过对开源理解、模式的分析,让同学们感受到,拥抱开源对当今这个时代的巨大影响力,对学生、老师等各种群体的
全文》
研究生学术研究方法漫谈系列讲座1—6期成功举行
2022-04-30
4月22日晚,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主办的每周一期面向研究生的在线“学术研究方法漫谈系列”第六期如约而至。自校园封闭管理以来,学院已成功举办这个系列在线讲座活动六期,助力研究生解决学术研究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促进了研究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疫情带来的暂时困难挡不住计算机学院老师们教书育人的热情,挡不住同学们高涨的求知求学的热情,每场线上活动都是爆满。活动中,老师们言语间所蕴藏的智慧和满满的正能量,让疫情下的同学们既倍受鼓舞又收获干货满满,让研究生们常常有豁然开朗、醍醐灌顶之感。本期是张军平教授带来的《为什么要读研》的主题分享。近年来考研人数急剧上升,但是读研到底能获得哪些方面能力提升,对未来的工作和科研有哪些益处,读研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不少同学还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带着诸多问号,张老师来为大家答疑解惑。张老师生动完整地回顾了自己从求学到就业到考研考博的心路历程,从四个W(Who、When、how、What)全方位讨论了当下学生读研中的一系列问题。此前几周,已有五位学院老师先后进行了五场讲座,同样都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和良好的效果。3月18日第一期,李直旭研究员做了《如何与你的Coa
全文》
复旦大学首个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正式启动
2022-04-28
2022年4月26日,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下的机器学习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线上召开。项目由复旦大学牵头,负责人为姜育刚教授,参与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暨南大学、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翼健(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该项目是我校牵头承担的首个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参加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的专家领导包括: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处长丁莹,项目主管季与点、张晨阳、孟召宾;上海市科委高新处处长方浩;复旦大学科研院院长马余刚院士,纵向项目处处长杨鹏、副处长王慧;科技部管理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李修全研究员、清华大学张涛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延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贺樑教授;项目顾问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柴洪峰院士,专家组副组长、同济大学蒋昌俊院士,专家组成员浙江大学任奎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挺教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乔宇研究员、湖南大学李肯立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洪日昌教授。此外,参会人员还包括
全文》
复旦大学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启动会议顺利召开
2022-04-27
4月22日下午,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以下简称为特软)建设工作启动会议通过线上会议召开。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新、院长姜育刚、副院长吴杰、彭鑫,软件学院副院长韩伟力、刘钢,以及学院系统类、人工智能类、数据库类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和部分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院长姜育刚对特软建设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充分体现复旦自己的建设特色;二,要集全院之力量进行特软建设;三,要大胆筹谋,细心部署各项工作。副院长吴杰指出,特软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抓手,通过特软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出能够开发和研制新型平台软件的高端软件人才。副院长彭鑫认为,特软建设以本科为主导,研究生方面也要充分参与并发挥力量。软件学院副院长韩伟力强调,特软建设是学院对接国家战略非常重要的举措,要加强与院外单位合作,谋取共同发展。软件学院副院长刘钢建议,要对特软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目标、任务、措施、工作机制等进一步具体化及分解落实。与会的其他老师也从专业建设角度表达了想法和建议。党委书记王新总结时强调,特软应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学校学院实际,立足学科建设高度,在学院统筹下,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策划
全文》
第四期人工智能专题“研究生顶会论文宣讲报告会”圆满举行
2022-04-26
4月18日下午,由人工智能方向联合承办的第四期“研究生顶会论文宣讲报告”(FudanCSF4-TVP)通过腾讯会议成功在线举行。5位硕博士生分享了他们近期录用在ACL2022和CVPR2022等顶级学术会议上的论文成果,吸引了近150位学生积极参与,并与报告同学进行热烈互动。费子楚同学介绍了一种针对多跳问题生成任务的可控生成框架,多跳问题生成任务由于生成模型的不可控制,导致会生成出简单的单跳问题。该框架引入可控生成技术,通过实体图捕捉关键实体,利用可控生成技术让模型生成包含这些关键实体的问题,从而保证生成问题的复杂度。王枭同学介绍了一种基于信息论的命名实体识别学习框架去解决未登录实体词的识别问题。该方法将信息瓶颈理论应用于实体识别任务上,并且避免了信息瓶颈理论的缺陷。该方法额外包含两个基于互信息的训练目标,1)泛化信息最大化,目标是强化文本表示中的上下文信息和可泛化的实体特征;2)多余信息最小化,防止模型过度关注实体词本身和训练集中的数据偏见。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模型在未登录实体词识别上的泛化性和数据扰动下的鲁棒性。刘勤同学介绍了一种针对预训练语言模型的鲁棒
全文》
“疫”路有你,守土尽责,抗疫必胜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召开在校值守教师交流会
2022-04-25
4月19日晚,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召开在校值守教师交流会,全体坚守在校的老师参加了在线会议。首先党委书记王新向与会教师传达学校当前的疫情防控情况。为响应党中央和上海市委的号召,学校启动“关于加快实现新冠疫情校园动态清零的攻坚行动”,同时开展“人人行动,抗疫必胜”爱国卫生运动,创建校园“无新冠病毒清洁区”,鼓励各位在校值守的教师戮力同心,配合做好个人消杀防护等措施。大部分与会教师自3月13日校园准封闭管理以来就一直坚守在校内,每天24小时待命,为学院工作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为加强对于在校值守的教职员工的关心关怀,学院通过交流会了解大家的诉求,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与会教师畅谈各自在校内的情况。教师们在校内承担教学科研、学生工作、行政管理等任务,心系校内外学生的学业、生活及心理状况,工作之余更是积极参加各“气泡”内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此外,大家积极响应校园动态清零的攻坚行动,做好消杀防护工作,对校园动态清零目标充满信心。与会教师纷纷感谢学院对自己和家人的牵挂,表示家人均收到了学院“投喂”的生活物资慰问包,家中物资储备充足,无后顾之忧。最后党委书记王新对大家坚守岗位积极工作表示感谢和肯定,请大家
全文》
热烈祝贺*CTF 2022国际赛圆满结束
2022-04-25
2022年4月17日09:00,由复旦大学******(六星)战队承办的第七届XCTF国际网络攻防联赛分站赛*CTF顺利落幕。经过24小时激烈比拼,0ops战队、AAA战队和联合战队DiceGuesser分别获得冠亚季军。赛事总计放出23道赛题,其中有22道赛题被成功破解,排名第一、二的0ops和AAA战队累计解题21道,仅差2题实现全场AK。本场比赛有来自包含中、美、韩、英等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531支战队、1753人次参与其中,372支队伍成功签到。国际知名战队DiceGuesser、bi0s、_SKR、K3RN3L4RMY等均有参与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赛事浏览量达117233次,访问IP数目达7991个。比赛自一开始,联合战队Nu1l战队就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接连以一血的成绩攻破两道misc方向赛题,一举到达第一的位置。然而后续随着来自浙江大学的AAA战队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战队0ops开始进入状态,多个pwn、crypto方向的题目被攻破。与此同时,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天璇Merak、联合战队Dest0g3、Nepnep等战队也是收割前三血的主力。前十的位置也发生了不断地更迭
全文》
疫情封闭在校的一个复旦教授的坚守:不停教,不停研,助抗疫
2022-04-23
特殊时期,很多复旦教师选择驻守校园以学校为家,以办公室为居所专心教学、科研、管理、保障、服务等各方工作诠释了主动抗疫的责任与担当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阚海斌教授从3月13日入校值守目前已在校内坚守五周他的生活是众多驻校复旦教师的缩影住办公室,1周上9节网课,在校发4篇顶刊论文3月13日,是复旦大学启动准封闭管理的第一天。阚海斌教授看到告示,打包好行李,从家中来到江湾校区交叉学科二号楼的办公室。他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觉得在校办公、教学及科研的状态相对较好,可以减少疫情对工作的影响。就这样,办公室成了阚海斌特殊时期驻校的寝室,办公室里那一张沙发,是他过去5周来的“床”。▲阚海斌的办公室和沙发阚海斌不觉得辛苦,他说,在特殊时期的校园,在校值守的复旦教师不少。作为老师,阚海斌与学生们感同身受,他觉得同学们和室友待在一个房间,足不出楼,付出了很大努力。“教学是第一位。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事情是上课,真正的奉献也是上课。”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是阚海斌长期以来的坚持,他觉得教师首要工作是为本科生上好课。本学期,他负责两门本科生基础课,在疫情期间一周9节网课不断线。其中,周一上午两节、下午两节,还有5节在
全文》
克难奋进,严冬过尽绽春蕾——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召开本科生导师关爱行动倡议会议
2022-04-23
4月20日晚,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通过线上会议召开本科生导师关爱行动倡议会议。学院党委书记王新、副院长吴杰、党委副书记沈安怡、全体本科生导师、学生工作办公室和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首先,副院长吴杰向与会老师介绍了目前学校疫情防控相关情况和本科生教学相关情况,目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学院按照学校部署开展本科生导师关爱行动,除了关注日常学业,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态,对学生进行情绪疏导、安慰和鼓励,并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希望导师能及时反馈学生具体情况。党委副书记沈安怡介绍了本科生目前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及面临的主要困难,感谢导师们的大力支持,希望通过导师关爱行动,缓解学生的焦虑和压力,帮助学生促进学业发展,疏导学生目前面临的情绪问题。与会导师就如何做好关心关爱本科生工作等进行研讨,分享目前通过和学生交流关注到的困难和问题,与学生沟通交流和提供帮助的经验,提出可以加强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联动机制、发挥骨干学生力量、继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等建议。最后,党委书记王新传达了学校的工作精神,强调了本科生导师关爱行动的重要性。他指出召开本次会议
全文》
亮身份,见行动 |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工作,共同守“沪”
2022-04-18
面对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认真贯彻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部署,发动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向居住地所在居村党组织报到,全面参与社区防疫工作。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学院教师党员主动亮身份、见行动,及时通过“先锋上海”小程序和线下对接等方式完成报到,自觉服从基层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化身“大白”“小蓝”,协助基层干部社区群众一起做好小区封控、疫情排查、物资配送、维护秩序、居民情绪疏导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工作,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沈洁(教职工第一党支部党员)作为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志愿者,协助社区开展核查登记住户、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秩序、协助老年人登记健康云、帮助居民核酸检测扫码等工作。陈海洪(教职工第一政治学习小组)作为小区一员,主要工作任务是挨家挨户敲门,提醒居民按规定时间到小区核酸检测点接受采样,然后统计汇总上报给居委会,此项工作尽管微不足道,但也是为国家防疫大局尽了绵薄之力。再冷的寒冬也挡不住春暖花开,历时两年多的疫情终将散去,愿所有人都健康平安。韩丽妹(教职工第一党支部党员,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作为浦东新区周浦镇社区志愿者,在做好个人和家
全文》
第三期AI安全专题“研究生顶会论文宣讲报告会”圆满举行
2022-04-17
4月13日下午,由智能系统安全,多媒体智能安全学科方向联合承办的第三期“研究生顶会论文宣讲报告”(FudanCSF3-TVP)通过腾讯会议成功在线举行。5位硕博士生分享了他们近期录用在ICDE2022、USENIXSecurity2022、ACMMM2021和AAAI2022等顶级学术会议上的论文成果,吸引了近120余位学生积极参与,并与报告同学进行热烈互动。丁岱宗同学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时序分类模型存在上述的后门攻击威胁。与其他任务(如CV、NLP等)不同,现有后门攻击技术在这个任务上效果很差,攻击成功率和隐蔽性都得不到保障。针对这个问题,该工作提出了基于流形理论的建模框架,深入研究后门攻击在时序上的工作机理,并进一步提出了攻击策略TimeTrojan,通过进化搜索策略来寻找高效且隐蔽的模型后门。潘旭东同学介绍了神经网络数据泄露程度与独占神经元个数之间的理论联系,并提出基于神经元状态分析的梯度破解算法,实现从深度学习模型在公网传输中传输的平均训练梯度对原始训练批次实现像素级重建,精度超国际最高水平400%,将可重建训练批次容量从8张提升至真实训练批次大小(32张及以上),影响包括VGG
全文》
第二期“系统安全专题”研究生顶会论文预宣讲报告圆满举行
2022-04-16
4月11日下午,由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方向承办的第二期研究生顶会论文预宣讲报告(FudanCSF3-TVP)——“系统安全专题”报告如期举行。此次报告活动总共包含五场,由来自智能网络与系统学科方向和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5位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介绍发表/录用于系统安全顶会ASE2021、SP2022以及CCS2022上的前沿工作。第一场报告是由周扬帆副教授与徐辉青年副研究员的学生——2019级硕士研究生姜剑峰带来的论文报告“RULF:RustlibraryfuzzingviaAPIdependencygraphtraversal”,发表于ASE2021。在报告中,姜剑峰同学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该工作提出的基于API依赖图来自动为Rust库生成用例程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为Rust库生成低冗余,高覆盖的用例程序,以实现高效寻找Rust库中的程序错误。结合现有的模糊测试工具,该工作在7个流行的开源库中找到了30个新的错误,为进一步保障Rust库的安全性提供了支持。第二场报告是由网络空间安全方向的2019级硕士研究生万俊鹏为我们带来的论文报告,其导师为周喆青年副研究员。万俊鹏同学为我们详细介
全文》
喜报 |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3位教授入选爱思唯尔 (Elsevier) 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22-04-15
2022年4月14日,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CitedChineseResearchers)榜单,其中与计算机科学密切相关的有4个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网络与空间安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共有三位教授入选,对他们表示衷心祝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姜育刚信息与通信工程:张新鹏网络空间安全:章忠志爱思唯尔(Elsevier)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CitedChineseResearchers)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统计来源,采用软科(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设计的遴选方法,最终得到4701名各学科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学者。
全文》
“服务计算与区块链技术前沿”国内外知名学者学术报告会成功举行
2022-04-15
2022年4月10日晚上,由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方向承办的第四期“国内外知名学者学术报告”(FudanCSF3-GLS)——“服务计算与区块链技术前沿”学术报告活动,在线上通过腾讯会议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方向的吕智慧教授主持,邀请了浙江大学的尹建伟教授与中山大学的郑子彬教授围绕服务计算与区块链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开展专题学术报告与交流。本次报告也是CCF服务计算专委会走进复旦大学的一次活动。活动吸引了460多名师生积极参与。本次活动包含两场报告。第一场报告是CCF服务计算专委会主任尹建伟教授为我们带来的“面向现代服务业的新型服务计算探索”主题报告。尹建伟教授在回顾服务计算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经济、现代服务业、服务计算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指出当今社会经济的时代、模式变换带来的历史机遇,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对服务计算技术提出的“顶天、立地、慎独、远行”的要求。报告从未来社会演化、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和计算环境变化的视角,重新审视服务计算理论体系,探索面向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计算理论体系,介绍模式计算、跨界服务、服务网络等前沿研究成果,并对从定性到
全文》
把握学科前沿,聚焦“机器人智能技术” ——学科方向前沿创新学术报告会圆满举行
2022-04-14
4月2日下午,由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机器人智能实验室主办的第五期学科方向前沿创新学术报告——“机器人智能技术”学术报告会如期举行。按照上海市和学校相关防疫政策,本次学术报告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在线上举行。本次学术报告中,我们有幸邀请了来自浙江大学的章国锋教授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邹丹平副教授分享机器人方向的前沿知识技术。第一场学术报告是由章国锋教授带来的“端-云协同的视觉定位与重建及应用”。基于视觉的跟踪定位和三维重建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经典问题。章老师结合近几年的研究工作,向我们分享了通过惯性神经网络实现实际复杂场景下精准可靠和稳定实时的跟踪和重定位;同时通过增量集束调整提高视觉算法的全局优化效率,确保实时高效。此外,章老师也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研制的“端-云协同的混合现实平台”并介绍了他们在解决高精度地图重建问题的关键技术和思路,分析了视觉SLAM和混合现实的发展趋势。第二场学术报告是由邹丹平副教授带来的“‘几何、语义、协同、融合’-复杂城市环境中的视觉SLAM”。城市环境是无人系统的重要应用场景。邹老师从传统的视觉SLAM方法出发,由浅入深,向我们介绍了利用场景的几何结构化先验、多方
全文》
顶会论文抢先尝 第一期“研究生顶会论文预宣讲报告” 圆满举行
2022-04-13
3月28日下午,由大数据与数据科学、智能化软件工程与系统、人机交互与协同计算、智能网络与系统、人工智能学科方向联合承办的第一期“研究生顶会论文预宣讲报告”(FudanCSF3-TVP)通过腾讯会议成功在线举行。5位硕博士生分享了他们近期录用在VLDB2022、ICSE2022、WWW2022、CVPR2022等顶级学术会议上的论文成果,吸引了近180余位学生积极参与,并与报告同学进行热烈互动。潘姝烨同学介绍了录用在VLDB2022上关于寻找时间序列之间的相关性问题的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大多数研究的主要局限,提出了非线性相关搜索(NLC),搜索两个长时间序列上的相关窗口对,考虑了非线性相关、可变窗口长度、窗口未对齐的复杂情况,有效提升了性能。张晨曦同学通过介绍他们小组在微服务异常检测中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如何使用统一的图结构来建模复杂的调用链结构,并将日志事件融合入该图结构使用基于门控图神经网络的DeepSVDD模型进行微服务异常检测,以有效解决微服务异常检测中复杂调用和复杂交互关系。潘思成同学的报告分享了近期在因果推荐方面的最新工作:基于因果学习的视角,提出一个从评论中剔除假性相关特征的模
全文》
每页
18
记录
总共
993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2
/
56
跳转到
重要通知
2024年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含软件学院) 优秀毕业研究生拟获评者名单公示
04-11
2024年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含软件学院) 优秀毕业研究生(非全日制)拟获评者名单公示
04-11
关于再次细化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评奖评优园区相关规定的通知
04-08
更多
学生活动
同心协力,顽强“乒”搏 | 我院乒乓球队获2022年复旦大学“院系杯”团体赛冠军
09-30
计算机学院召开学生发展对象座谈会
11-22
师说心语|彭鑫老师专访
07-30
更多
讲座信息
11.19 | AI Networking for Remote CV: A Use Case in Subway E-Ticketing
11-19
08.16|Symmetric Exponential Time Requires Near-Maximum Circuit Size
08-12
07.03 | 时间约束的极早检测 Early Detection of Temporal Constraint Violations
07-0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