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斌
1999级计算机系本科校友
上海鸭嘴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走进位于宝山区的上海鸭嘴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鸭嘴兽公司”)总部,时而能在茶几上瞥见一只马卡龙色的集装箱造型纸巾盒,时而又在搁架上看到几辆银光闪闪的拖车模型。
这很符合公司的调性——由复旦大学1999级计算机系本科校友唐红斌创立的鸭嘴兽公司是一家运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打造智能化集装箱卡车运输服务平台的企业,也是全国首家标准化、规模化的集装箱卡车运输服务平台。
不过,映入眼帘的一个个会议室或办公室门牌“乌呼鲁”“德纳里”“长江”“黄河”……又是什么含义呢?
见这个起名创意被注意到,唐红斌笑了:“我们的会议室用全世界各个地区最高的山峰命名,小办公室用世界知名的大江大河命名。”他又补了一句:“所以我们天天都在开‘高峰会’!”
在他的办公室“长江”坐下,唐红斌回顾起创业历程,更延展到了以复旦校园为起点的个人“进化史”。室内,一顶鸭嘴兽造型的褐色毛绒帽子俏皮地挂在他的电脑支架上;窗外,远远可见一段长江正载着巨轮奔流不息……
1启程:受资助走进复旦,“打开一扇扇门”
不久前,在复旦大学118周年校庆日暨值年校友返校日当天,校内举行了一个奖学金签约仪式,唐红斌的公司专资设立“鸭嘴兽奖学金”,用于奖励学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优秀本科学生。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鸭嘴兽奖学金”签约仪式现场
设立这一奖学金体现了公司对教育事业的关爱,也是毕业20年的唐红斌所完成的一个心愿,因为,“我也受过别人的资助”。
唐红斌老家在湖南农村,1999年参加高考。“我们学校那届考得特别好,上清华、北大分数线的有8个同学,这在我们县里应该是突破历史的的事情。”向往上海的他报考了复旦大学,以优异的成绩被稳稳录取。但对农村家庭来说负担起一个大学生并不容易,好在县里伸出了援手。“县里召集我们开了个会,发现这些成绩好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民家庭,十个有八个家里是很困难的。会上说,这么多好学生,我们应该好好支持他们。”于是县政府各个部门分别对接助学,唐红斌拿到了县财政局提供的8千元助学金,解决了上大学的燃眉之急。
这段经历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他反哺母校教育事业的缘起。
回忆起学在复旦的时光,唐红斌毫不讳言自己一开始有“明显的不适应”。“我们农村孩子在中学里目标很明确,不停地考试,几次考完就知道怎么学。但进了大学以后没了这个指挥棒,很多老师风格也不一样。”大一时他还天天自习,后来“放飞自我”,导致成绩不够理想,自觉有些懊恼。
唐红斌在校期间留影
但在成绩之外,唐红斌发现大学里有两件事让自己收获非常大。第一件事,是丰富的课程让他的视野变得开阔,认知变得丰沛。必修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他本以为很平常,但“我们课堂上有个学生经常站出来向老师提问,提的问题有一定深度的,还讲什么黑格尔……我想这肯定是哲学系的学生,后来一打听,他是电子工程系的”。这深深触动了唐红斌,让他察觉自己知识面的差距。他也选了不少选修课,比如审美学课程,“老师很接地气,上来就说,审美学不是教你去看美女的……”随着听课的深入,他觉得这门课教会了大家怎么去分辨美、欣赏美、认知美,审美既是一门学问也是方法论。“很多课程可能学了个皮毛,一学期下来只是搞懂了两个基本概念,但至少是给你打开了一扇门,让你增加看问题的视角。我觉得这个是大学教育里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件事,是开放多元的校园生活体验对他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理科图书馆经常放电影,“都是精挑细选的经典影片,价钱又很便宜”。而此前唐红斌只在念高中时到市里转车见到《泰坦尼克号》之类的巨幅海报,从未走进过电影院。理科图书馆放映的一些西方优秀影片让他恍然了解到,原来其他国家的人们看待事物的观念和自己不一样,这个世界是如此多元。“这就又给我打开了一扇门!”
毕业20周年,唐红斌在2023年校友返校日活动中与同班同学见面
就这样,复旦这所优秀综合性大学给年轻的唐红斌“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门”,赋予他不断前进的动能。“复旦改变了我的整个认知。哪怕成绩不一定好,其他方面也能获得重要的成长,包括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站在大学的平台上了解全世界……只要用心体会和感知,就能收获很多。”
2“下水”:欲览全局,从程序员变身海运人
2003年唐红斌大学毕业时,正逢“非典”疫情,就业形势不佳。他先是去了上海张江的一家软件公司做程序员,干了大约半年后跳槽,又去新加坡工作了一年,辗转好几个公司。他幽默地自嘲:“大学里有点‘放飞’,工作后经受了社会的‘拷打’反而把状态调整好了,觉得还是要努努力……”
事实上,他工作非常勤奋,“交给我的事情我一定把它弄好,加班加点在所不惜”。然而干到2010年,30岁的他产生了新的焦虑。
“我感觉这份IT行业的工作越做越窄,就是写个代码嘛,帮别人实现各种应用。做着做着,觉得自己好像掉到了深海里,越沉越深,离社会越来越远。”他去找同为程序员的同学们聊,发现大家都是这个状态,有的人可以很享受,但唐红斌感觉 “问题很大”,因为他不想只做“螺丝钉”而看不到全局。
唐红斌参加首届浦东新区十大青年企业家评选终选会项目评选
“可能我这样农村出来的,用现在的网络用语来说,妥妥的是全村人的希望,在心理上会自我加压,觉得人生还要有比这样上班更高一点的期望吧。”
他打算换一份工作,去做具体业务,或者去给老板们做助理,跟着他们学业务。“要么去民企要么去国企。”他给江浙一带不少民营企业投了简历,都没有回音,最后收到原中国海运集团(现中远海集团)的offer,让他去做架构师。他并不满意,向领导提出想要接触具体业务的岗位,得到的答复是“没有这个岗位”。没想到柳暗花明,一周后公司又联系他,表示开放了一个这样的岗位给他。
谈到这次机会,唐红斌依然很有感触:“这样的国企领导非常有魄力,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开放态度,给了我触动,让我深受启发。”
这是个新增的岗位,一开始似乎没啥事,后来就变成“有什么事做什么事”。根据具体任务,唐红斌被派到贵州,又被派到美国,工作完成得都不错。从美国回来后,正赶上央企纷纷进行互联网转型,集团也新成立了一个互联网公司——深圳一海通全球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此时,又有专业功底又经过业务历练的唐红斌被任命为公司副总经理,继而主持工作。
这一时期,他终于觉得“有资源、有团队去尝试自己的想法了”。不过,事情的发展还是和他想的不一样。
3“上岸”:辞职创业,用技术改造传统运输业
当时,唐红斌对运输业已有全局视野。“那时整个航运圈里有轮船公司、有码头、有堆场、有集卡运输,我觉得真正的机会在其中的集卡运输上,因为这个环节都还只是小作坊式运作,没有大企业。”于是他向集团提出开拓这一业务,但没被批准。
而唐红斌的设想已经箭在弦上,“集团不方便做,我就自己做”。他带着原单位团队中的15人辞了职,于2017年7月创办了鸭嘴兽公司。
这一年,唐红斌已经是两个年幼孩子的父亲,拖家带口离职创业多少在家人中引发一些顾虑。“我农村的父亲很不赞成我创业,他觉得在国企做管理者挺好,基本达到了他当初对我上大学后的前景期许,为什么还要创业呢?但来自岳母的坚定支持,让我深受鼓舞和感动。”
提及岳母,自幼失去母亲的唐红斌有点动情:“我岳母身上集聚了我能想到的女性所有美德:勤劳,善良,朴实,对小孩、对家人的无私忘我的照顾和关爱。这都是宝贵的家庭精神财富。”来自家庭的精神和经济支持,让唐红斌创业初期可以全情投入。
在做项目路演的唐红斌
感念着家人的支持,怀抱着实现抱负的雄心,唐红斌开始一手打造鸭嘴兽公司。
“鸭嘴兽”的得名来自于他与校友的头脑风暴。“我原来的工作是搞船运的,在水里;现在要做的陆运是在岸上,所以我们是从水里到岸上。‘上岸’代表了动物的进化,我就想必须找个水陆两栖动物的名称。”于是某天在车上,他和几个好友讨论起名,一位计算机系的小师妹突然蹦出一句:“鸭嘴兽!”让唐红斌眼前一亮。
从此,这一古老而顽强的两栖动物成了他的创业图腾。
交通运输行业成熟而拥挤,唐红斌的目标是在这一成熟行业里建立了一个相对现代化的企业。他打了个比方:“本来最基层的供给没法直接匹配到大型企业,需要加很多中间环节,工厂委托给货代,货代委托给车队,车队再去找驾驶员……就像我作为农民种出了粮食,不可能直接卖给大饭店;但如果我有现代化的农场、规模化的生产、规范的管理和营销服务的能力,那就能直接卖给大饭店了。实际上每个行业都可能存在这种情况,需求和供给离得很远,这其中就有机会。”因此,受当时的新生事物“滴滴打车”的启发,鸭嘴兽公司采用数字技术去改造传统集装箱卡车运输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将分散的运力重新组织成为智能化程度更高、能力更强的供给,为大型企业的陆运环节服务。
创业初期,唐红斌(右二)在公司的第一个办公室接待欧洲参访团
“我们是一个通过互联网平台,以数字化方式来管理和组织大量车辆,形成规模化的供给能力服务于货主企业的公司。”唐红斌用一句话概括他的“鸭嘴兽”。
从“水”到“岸”,唐红斌抓住行业痛点,基于技术发力推动行业变革,事业迅速发展。
最初公司在水产路的一家产业园中租了6个工位,后增加到24个,到2018年4月扩展到一层楼面,能坐下约150人。2021年,公司搬到现址,办公面积增至4层楼面。
如今,公司运营管理集装箱卡车3500辆,协作车辆逾1.5万辆,为超过15000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在这短短几年间,公司还从上海走向长三角乃至全国,迄今已在全国近70个城市设有网点。
4前行:“进化”出中国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案
发展迅猛,并不意味着一路坦途;相反,对创业企业来说,难题从来都少不了。
团队的搭建是最初的难题。虽然身在成熟行业,但这一行原先没有正规大企业,意味着唐红斌他们没有任何样板可以学习。“这个企业应该长成什么样,架构应该怎么搭,应该有哪些岗位,这些岗位应该怎么分工,都要摸索出来。”甚至,一开始他连一个成熟的销售都没有,也无法从市场上招聘到,因为这个行业里原本都是小老板兼做销售,根本不存在专职销售。
人才的培养是个持续性的难题。作为数字化驱动行业变革的公司,需要既懂业务又精通技术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非常稀缺。唐红斌让工程师到一线历练,以业务引领技术的突破,不断培养和积累人才,迎接可持续发展。
唐红斌(中)与集卡司机们在一起,跟车体验集卡司机的日常
具体业务的拓展更是让各类难题扑面而来:如何用技术和运营手段控制物流链条上的风险点,如何在淡旺季变化间稳定集卡司机队伍,如何应对来自传统同行的压力,如何作为新生事物与政府部门有效沟通……一步步解决这些难题的过程中,公司在整合运力、拓展合作、合规运营、政企沟通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
“困难会让你焦头烂额,但是一旦过去了,你会面临新的困难,对于过往的困难就不那么在意了——就那么回事。”聊着种种难题,唐红斌语调轻松,背后是无数次“打怪升级”的历练。
而随着难题的复杂性越来越高,他对企业的组织管理也有了更多思考。“刚开始是单打独斗,后来会方阵作战。指挥自己的手和脚很容易,但指挥一个团队就会难,所以企业发展起来以后组织力很重要。”他认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中国企业盛行的管理理念基本来自于西方,这些理论无疑有其可行之处,但这都是建立在那个工业化时代基础上的。今天,技术条件、人与人的协作方式等都已发生变化,协作的手段更先进,协作的效率更高,未来的企业应该会在组织架构和管理上发生相应的演变。“你看,现在国内一些互联网企业的组织方式、工作方法都在进化,我们也在进化!”
2023年,唐红斌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谈到这里,他想起了母校一位老师提到的观点:真正的管理学理论一定是来自最先进的管理实践。对此,他非常赞同。“如果中国的管理学科要站到世界前列,必须是中国的企业先走到世界前列;我觉得这是完全可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活下来,大胆去试,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成功经验。”言语间,一种亲身参与崭新历程的激情和自信淡淡流露。
5展望:支持教育怎么都不会错
即便创业的日子忙到飞起,唐红斌也会不时想起母校,因为“这是我人生轨迹的转折点,农村出来第一站就在复旦,又从复旦走向社会”。自己的经历让他有一种信念,即“支持教育怎么都不会错”。他还表示,这次设立奖学金支持的是本科生教育,未来还计划在更前沿的领域提供助力。
校友返校日活动中,唐红斌参加学校升旗仪式,与学弟学妹分享经历
不仅如此,他还希望更多人明白,教育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们无论考不考大学都需要教育。他也在自己的公司实践着这一理念,从2018年开始,为农村出身的驾驶员群体设立奖助学金,一是其子女考上大学可获得每年1至3千元不等的奖学金;二是因交通事故丧失劳动能力的驾驶员未成年子女只要还在念书,每人每年可获得5千元助学金,直到年满18岁。此外,他还在家乡湖南以个人名义资助了一些大学生。
唐红斌坦言,创业至今,他已领悟,自己个人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更多驱动力可能源自内心的价值需求。“我觉得我是个幸运的人,一定要尽自己的能力,把该做的事多做一些。”
唐红斌在疫情期间当志愿者
所以,对于创业,他把自己当成“勤劳的小蜜蜂”,每天兢兢业业去奋斗就是了;对于家人,他深感他们对自己的照顾和支持,只盼自己让他们少一点担心;对于教育事业,他愿多出一点力让更多学子获得力量,正如当年他受到家乡的助力与母校的滋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