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速递

复旦大学代表队在第六届全国密码技术竞赛中获得特等奖

2021.11.30

密码技术是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国之重器。2021年11月27日,第六届全国密码技术竞赛决赛顺利落幕,复旦学子在本届竞赛中表现优异,获得特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实现了我校在全国密码技术竞赛特等奖的历史突破。

全国密码技术竞赛由国家密码管理局指导,中国密码学会主办,旨在“提高密码意识、普及密码知识、实践密码技术、发现密码人才”,主要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和信息安全企业,是国内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密码技术大赛。本届大赛特邀中国工程院蔡吉人院士、中国科学院王小云院士等三十余位国内顶尖密码学专家以及信息安全知名企业的代表组成评审团。

2021年第六届全国密码技术竞赛历时三个月,竞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共有来自全国60个高校和企业、共计333个团队、1332名选手参加。经过初赛激烈角逐,全国各地共有60所高校/企业,258支队伍,774名选手通过审核进入复赛,最终123支队伍晋级总决赛。123支总决赛队伍分成六组进行评比,每组推荐1支队伍角逐最终的特等奖评选。本届全国密码技术竞赛共设置2个特等奖名额。我校计算机学院赵运磊教授带领的两支队伍一路披荆斩棘、历经层层选拔,最终获得特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实现了我校在全国密码技术竞赛特等奖的历史突破。

获奖情况

作品名称奖项指导老师参赛队员
格基密钥封装算法优化与软硬件高效实现特等奖赵运磊郑婕妤 赵一凡 沈诗羽
Aigis-ake密钥交换协议的高效实现二等奖赵运磊刘羽 梁志闯 何峰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密码技术又是网络空间安全的关键基础技术。我校在密码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承,先后培养了蔡吉人、林永年、黄民强等密码学院士,为党和国家的密码机要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融入复旦百年红色基因。

随着量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现役公钥密码面临颠覆性的影响。发展和制订后量子公钥密码技术是密码技术代际发展进化的战略方向,是国际和国内密码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也被中国科协评选为60项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科技难题之一。国际上,美国NIST正在举办后量子密码标准国际征集,国内也在2019年进行了后量子密码设计竞赛。在后量子密码技术流派中,格基密码由于具有扎实的计算复杂性理论基础以及安全与性能的综合优势而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技术路线。获得特等奖的课题“格基密钥封装算法优化与软硬件高效实现”聚焦NIST后量子密码标准征集第三轮的决赛算法Kyber,综合复旦数学、计算机、微电子跨学科力量,从算法设计优化、基于快速数论变化的环上多项式乘法核心操作优化、基于AVX2和ARM指令的软件实现优化、基于FPGA的硬件实现优化、以及软硬协同优化,对Kyber算法进行了成体系的优化。优化之后的算法OSKR相对于Kyber在相同参数下具有更快的解密过程且更低的错误率,在增强安全性的同时效率提升约30%,在安全和性能上全面超越了NIST后量子密码标准竞赛的明星算法Kyber。OSKR发展的技术和成果也可以适用于其他Kyber算法的变体,将为我国未来新一代的后量子密码技术提供重要基础和参考,贡献上海和复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