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公布了2021年“上海市育才奖”获奖名单,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黄萱菁老师、王新老师荣获此殊荣。
“上海市育才奖”是为鼓励上海长期从事高教事业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由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于1995年设立的此奖励,旨在提高上海市高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调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性、推进上海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先进事迹
黄萱菁,现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学科方向带头人。 近年来,黄萱菁教授以“让机器理解人类语言”为目标,在自然语言深度语义表示模型、自然语言机器学习方法、面向社会媒体处理的自然语言处理方法、自然语言处理的可解释性分析框架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诸多原创性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主持了多项国家/上海市重点项目,在相关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学术会议上多次担任重要的学术职位,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于2020 年、2021年持续入选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发布的AI 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提名学者榜单,入选2020年度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单,被评为福布斯中国2020科技女性。
黄萱菁教授的指导下,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团队的青年教师得到了迅速成长。据国际计算机科学研究机构排名 CSRankings统计,复旦大学的自然语言处理总体研究近五年排名位居全球第10,亚洲第4。研究团队开源发布了自然语言处理开源系统FudanNLP、FastNLP和模型鲁棒性评测平台 TextFlint,以上开源工具集成了先进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界广泛关注和使用,降低了自然语言处理在工业界的应用门槛,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和自然语言处理的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黄萱菁教授培养的多位研究生已经成为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的优秀创新性青年人才。黄萱菁教授积极参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工智能方向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探索科教融合、产教协同的人工智能一流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为构筑人工智能发展先发优势培养战略资源力量为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和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探索在计算机类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黄萱菁教授以创新创业类 《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未来》作为抓手,开展计算机类三创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增强学生对中国计算机发展历程、互联网、人工智能前沿进展和行业发展现状的了解,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创新创业热情。该课程被评为2020年度复旦大学课程思政金课。
先进事迹
王新,现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园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新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坚持以师生为核心的工作理念,立志弘扬复旦的团结、牺牲、服务精神,一岗双责、以身作则,奋战在信息化建设服务的前线多年。目前担任教育部-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指导专家组成员、上海市教育信息化2.0专家组成员和上海市计算机学会教育信息化专委会主任委员,为全国高校信息化和区域教育信息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区域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提供了许多高质量的信息化技术方案与成功案例,履行着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他多年来还工作在教学科研等人才培养一线,在工作中坚持思政教育与专业传授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化思维的引导塑造,鼓励学生将所思所学践行于实,致力培养掌握未来并堪当大任的新时代IT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