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速递

2项一等奖!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两位老师在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

2024.05.09

近日,第四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布,学院刘百祥老师负责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获新工科组一等奖,赵卫东老师负责的《深度学习及其应用》获产教融合组一等奖。据悉,复旦大学在本次大赛中共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优胜奖2项。

获奖教师及课程简介

刘百祥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在区块链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开设《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等课程。编著上海市高等学校信息技术水平考试参考教材《区块链基础与实践》,建设区块链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区块链应用操作赛项上海市赛区专家组长(裁判长)、国赛裁判和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项上海赛区专家组长(裁判长)。作为上海区块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技术专家,支撑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区块链相关科研及工程项目;参与多项区块链国家、国际标准的编写,担任 IEEE P3202 Standard for Capability Evaluation Requirements of Blockchain Practitioners》主席;在区块链领域获2022年上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类)、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类)、2023年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2年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

《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作为一种“信任机器”,已广泛应用于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和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这标志着区块链的国家战略地位。因此刘百祥老师团队为全校本科生设计了通识课程《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课程通过一系列举措,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体验,支持多元化发展。包括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制定、灵活适应不同学习风格与进度的教学模式、以及与业界保持同步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场景等等。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背景知识,通过灵活的教学策略和新技术的运用,确保教学内容保持更新并与行业标准同步。通过各种仿真实验的引入,课程进一步增加了实践性,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建立了多层级的知识体系,包括从基础到高级的课程设置,提供7X24小时的学习支持和全仿真实验环境,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学习效率。此外课程还融合了游戏化元素和丰富的参考资料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赵卫东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负责本科生和各类研究生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和商务智能(商务数据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商务智能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获高等教育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上海市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深度学习及其应用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应用和商务数据分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上海市浦江人才以及企业合作课题等40多项目。目前已出版专著、教材等10多部。曾获201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年来积极实践项目沉浸式教学改革,把与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成果融入到课程深度教学,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深度学习及其应用》

为了突破知识型教学的局限性,《深度学习及其应用》课程面向实际应用,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首先,赵卫东老师团队完成了几十项企业合作科研项目,积累实践经验,成为解决师资技能短缺问题的关键途径。这些项目的成果经团队精心抽象和简化后,形成了一个深度学习案例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项目沉浸式的课程教学实践,通过生动的一手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基础算法。同时,借助深度学习的方法,训练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地,将项目沉浸式教学理念延伸到相关课程群的建设中。借助企业的平台资源,构建了课程群可共享的统一案例库,使学生技能的培养能够形成一个递进式、多阶段的过程,实现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能的全面提升。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专家的丰富经验,引入设计思维,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采用上述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学生们不仅能够运用深度学习算法成功开发出实际项目,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涌现出创新的应用。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举办。大赛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共分6个大组(新农科和新医科合并为一组),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旨在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