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1 月 26 日,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举行学习四中全会精神的专题政治理论学习,邀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复旦大学城市治理比较研究中心韩福国教授为全院师生带来题为《何为初心?使命在哪?如何担当?——基于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使命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学院党委书记栗建华主持讲座,全院近两百名师生参加了本次专题学习。

韩老师结合四中全会精神,为大家详解本次主题教育的内涵。开篇即点明主题教育的目的是守住初心,“初心” 关键在 “落实”,要像种子一样能扎根发芽,而初心在不同阶段表现的形态不一样,要明确初心与使命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提纲挈领地提出主题教育的目标是 “守住初心”,理念是 “担使命”,方法是 “找差距”,结果是 “抓落实”,将使命和工作结合在一起。

接着,韩老师从 “何为初心?”、“使命在哪?”、“如何担当?” 三个方面进一步详细阐释主题教育的内涵。第一,何为初心:谋求人民幸福与建设现代化国家。分为四个层面展开:全体人民福祉——建党的初心和革命的初心;改革开放四十年——为什么说改革就是一场革命;民营创业——沿海地区的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教育发展——国家建设的目的与社会进步的源泉。他讲到,我国从封闭的计划经济转向开放的市场经济,从 “分配-管控” 的社会走向 “自主-调控” 的社会,这其中都需要担当的勇气和创新的责任。我们党的初心是始终如一的,但又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因为人民需求在不断提升。所以面对新的社会时期,如何开展党员初心教育是很重要的。第二,使命在哪:社会富裕、政治民主、教育发展与科技创新。即坚持市场经济建设一百年不动摇,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不能中断,让教育回归社会化,要不断反思为什么 “被卡脖子”。韩老师讲到,只有坚持四个自信,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三,如何担当:政府管理创新、社会理念创新与科技教育创新。从长期执政、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与科技创新面临的考验展开四点思考:执政方式要率先创新——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八八战略”——政府创新要与市场经济同步互动;“创业容易创新难”——现代化创新国家的障碍破除;“从湾谷到硅谷有多远?”——人多钱多就能创新吗?韩老师用从浙江 “最多跑一次” 到上海 “一网通办” 的生动案例,指出我们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找到差距,找准各个行业的关键问题,学习东部沿海 40 年经验总结,重新提出现代化命题,实现管理体制现代化。目前我国的科技体系初步建成,创新还刚刚起步,要建立中国创新的体制。作为高校,要成体系地培养引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国际视野的人才,同时高校的政治学习要服务于教育的创新式发展,尤其要有创新的勇气。

最后,韩教授总结了本次演讲的三个重点:“两个支撑点”:第一,国家战略的实现和社会主要矛盾解决,需要各个行业、各个行业内的各个领域、各个领域内的各个组织、各个组织中的各个岗位、各个岗位上的个体的创新精神发挥;第二,我们绝不能离开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来谈政治建设和思想学习。“六不能离开”:不能离开人民谈初心;不能离开国家谈使命;不能离开工作谈担当;不能离开问题谈差距;不能离开创新谈落实;不能离开现代化谈自信。“五个需要”+“三个现代化体系”:国家需要现代化、市场需要创业、科技需要创新、社会需要治理、人民需要民主;努力建设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政党执政方式现代化。

栗书记代表学院师生感谢韩教授的精彩演讲,从理论到实践将 “不忘初心” 主题教育和四中全会的精神做了详细阐释。全院师生也将继续学习,提高认识,牢记使命,担当责任,看到与其他高校的差距,不回避问题,努力奋进。
撰稿 摄影:徐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