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对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管理模式的思考老龄工作理论研究(2021)
对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管理模式的思考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刘其真
摘要:
本文全面论述了高等院校离退休教职工由原单位管理和由社区管理的优缺点,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可行性,认为单纯由原单位管理或全面回归社区管理的模式都不可行,进而给出了“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由原单位与居住社区优势互补管理为最佳模式”的结论。
关键词:
高校离退休人员、管理模式、原单位管理、社区管理、优势互补
一、从一个案例说起
2021年春季的某一天,F大学J学院的退休工作小组的同志接到某退休老教师的电话,说有紧迫事情需要向组织当面反映并请求帮助解决。于是该学院做退休工作的三位退休老同志相约来到这位老教师的家里,并且也带来几件礼品作为送温暖。寒暄过后,问其有何紧迫事情?该退休老师便委屈地诉说起来,原来她的长护险[1]上门护理时间为每周五次(每次一小时),现在被重新评估后改成了每周3次,她想不通,并作了横向比较,某某某是5次,谁谁谁是7次,她最后气愤地说;“为什么给我最低档待遇?他们明明是在欺负我!组织上一定要为我讨回公道!”三位来探望的老同志听后面面相觑,其中一位对长护险略知一二的老同志告诉她,长护险是上海市医保系统的一项对老年人的惠民政策,对失能老人实施居家照护和机构照护,这属于上海市医保服务范畴,不属于大学管辖,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她听后非常恼火,吼了起来:“历来都是‘有问题找组织’,我今天找你们来,你们说管不了,要你们来干嘛?”边说边狠狠地把几件礼品踢出了家门,于是这次送温暖的几位老同志感到很委屈,也很无奈,无趣而去。
这个案例就涉及到高校退休老人的双重管理问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是仍然由原单位全权管理还是全部回归社区管理?还是双重管理融合?近几年来对这件事一直有不同的意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互争论不休。
我们不妨先冷静地分析一下这三种不同管理模式的优缺点,然后再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由原单位管理的优缺点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由原单位管理,其显著的优点有以下五项:
1.可以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有关退休待遇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之一。国家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及时解决他们的各种实际困难,使他们各得其所,是党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认真做好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的管理工作,对于党的事业的行稳致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了许多优厚待遇。例如有的当地政府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享受本单位在职人员同样的非生产(工作)性福利待遇。”还规定“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管理经费按规定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活动经费按规定标准列入财政预算”[2],这些都是开展退休工作的有力保障,所以退休后由原单位管理,可以充分享受这些政策性待遇。
2.可以享受原单位的资源和组织上的呵护
在一些地方政府的事业单位退休员工的管理法规中,也明确规定“市、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的综合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负责本系统、本单位退休人员的事务管理。”“市、区县(自治县、市)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较多、较集中的部门或地区,应建立适当的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设施,保证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的学习、活动需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数较多,有退休管理机构的部门,由退休管理机构负责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数较少,未建立退休管理服务机构的部门,应确定兼职人员负责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所有这一切,为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管理以及活动提供了管理机构、管理人员、活动场地和后勤设施的有力保障。
3.方便在原单位的立德树人和关心下一代方面发挥余热
广大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下简称五老)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薪火相传的一支重要力量[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发挥五老的优势和作用,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高校的离退休老同志在原单位仍有广阔的用武之地,例如部分大学教师退休后仍可以在科研、教学、培育研究生、课程思政和关心下一代等领域发挥作用。他们的为学、为人、为师的经验可以在原单位发扬光大。老同志们可以做教学督导,党建组织员、书院导师,与学生老少结对等形式参与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也可通过写工作回忆录在师德师风的传承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4. 原单位的老同志之间比较熟悉,容易动员和协调
原单位的老同志之间比较熟悉,互相对各人的脾气心性比较了解,共同语言多,大家相见后总有许多话要说,开展活动时容易动员,步调也容易协调一致。
例如有的单位退休教职工连续几年齐心协力地搞了多次有意义的活动,2019年成功组织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诗会》、《献歌会》、《摄影展》以及《书法绘画展》;2020年成功组织了《赋诗作画抗疫情》;2021年在成功组织了《2021年迎新春对联》得基础上,又开展了《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_XX大学XXX学院退休教职工文化作品选集》的稿件征集工作,目前(2021年6月初)已征集到退休教职工创作的诗词和短文50余篇和书画作品10余幅。
5.文化层次相近,有许多共同的兴趣爱好
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多数人的文化层次比较高,喜好各种文化养老活动,有许多共同的兴趣爱好,因而在他们之中就比较容易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
例如有些单位的唱歌、摄影、书法、绘画、诗词、跳舞等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每个兴趣小组都有20~30位退休教职工参加。即使在疫情期间,他们也千方百计地在线上开展活动。
6.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后由原单位全方位管理的缺点
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后仍由原单位全方位管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1)原单位不可能“包打天下”
原单位对于许多已经社会化、社区化的退休人员管理措施鞭长莫及。例如本文开头所叙述的“长护险”等,大学里原单位组织上对于是否评估不公的问题则是无权过问,爱莫能助。再例如注射新冠病毒防疫针的举措,退休人员全部归所在社区安排注射,与原单位毫无关系。类似完全社会化、社区化的举措将会越来越多。
(2)加重了原单位的负担
对于大量离退休教职员工的管理,分散了搞好主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领导的精力。有些单位出现了退休人数多于在职人数的现象,这些单位更是不堪重负。
(3)老年体弱退休人员返回原单位参加活动多有不便
随着离退休人员的年龄增大,腿脚逐渐不灵活,视力也逐渐下降,身体也会出现各种状况,到原单位参加退休活动会越来越不方便,一些老同志会感到力不从心。
(4)有一些离退休人员原来的工作单位已不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业单位职能的演变,有一些离退休人员原来的工作单位被合并或撤消,这使得一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回原单位参加退休活动出现困难,或者不得不转归相关单位管理。
(5)在外地养老的离退休人员回原单位参加活动不现实
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同志离退休后居住得很分散,有些人在外地养老,回原单位参加退休活动已不现实。
以上这五项缺点,清楚地告诉人们,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由原单位全权管理是行不通的。
三、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完全回归社区管理的优缺点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由所在社区管理,其显著的优点有以下四项:
1.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逐渐到位,为居家养老提供了保障
社区开办的社区食堂、社区诊所、社区娱乐等服务设施逐渐到位,为广大离退休人员得居家养老提供了保障,社区养老会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社区是离退休老同志日常生活休息的“根据地”,社区里的各种设施既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配药之必需,又能满足他们的娱乐、健身、交友之所需,使他们有着较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国家政策在逐渐向社区养老管理倾斜
可以感觉得到,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的一些管理和服务逐渐实现社会化、社区化,这是一个大方向。一些相关政策的推出,也不再拘泥于离退休人员原来的事业单位,而是从整个社会大格局考虑问题。
例如全国许多城市实行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就和离退休人员的原单位毫无关系。它是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60岁以上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目前上海市现有长护险定点评估机构40余家,长护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达千余家,专门护理服务人员数万人。这一制度很受离退休失能(或部分失能)老人及其家属的欢迎。
再例如人民代表选举制度,离退休人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在办理退休手续后自动转入所居住的国内社区。
3. 离退休老同志的卫生防疫工作全部由社区管理
2020年初开始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灾难。很幸运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团结抗疫,取得了阶段性的伟大胜利。其中离退休老同志功不可没,他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头居家抗疫,不给国家和子女添乱,有些同志还积极做社区抗疫志愿者,在居住小区站岗检查体温,为居家隔离的居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和药品,参加社区环境消毒等,全身心地投入社区抗疫工作。
最近政府对退休老人注射新冠疫苗,也完全是按照社区登记,组织大家去接种,高校退休教职工都是在所居住的社区积极接种了疫苗。而没有人提出要求去原单位接种。事实上,原单位的接种疫苗方案中,也根本不包括已退休教职工,即使是退休后被返聘的人员也一律回到社区接种疫苗。
事实证明,在特殊情况下,离退休老同志也是完全能够融入社区退休管理模式的。
4.离退休老同志在社区管理中可以有所作为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要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作用,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发挥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社区活动为高校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作用提供了又一个广阔的舞台,离退休老同志可以通过参加所在社区的活动释放正能量。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老同志思想觉悟比较高,文化素养也比较高,可以在社区开展文化养老和党员理论学习方面有所作为,发挥领头羊作用。
例如有的同志参与社区居委的领导工作,为搞好社区工作出谋划策;有的同志为社区退休党员上党课;有的同志为社区退休老人开设智能手机使用讲座;有的同志为社区老人普及医学保健知识;有的为居民提供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有的带领居民学习书法、绘画、摄影、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把社区的文化养老活动搞得丰富多彩。
更多的离退休老同志在当好自己家庭的纪委书记,以及在社区各项公益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垃圾分类、小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榜样。有的发挥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化解邻里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相应地,这些离退休老同志为社区工作做出了贡献,也会得到社区同志的尊敬、爱戴和关爱。
5.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由社区全方位管理的缺点
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后由社区全方位管理,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
(1)从情感上难于割舍与原单位的关系
绝大部分退休教职工对自己工作了一辈子的原单位情有独钟,那里有其美好的记忆,有其奋斗了几十年的印记,所以总是想经常回到原单位走走看看,每次回到原单位,看到原单位的发展和进步,心中充满无限欣慰。若完全回归社区管理,则很少有机会回到原单位,这会使他们在情感上难以割舍,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
(2)由于文化及生活习惯上的差异,部分老同志难于融入社区群众之中。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中的大部分同志都具有高学历,他们长期在大学里工作,接触到的多数为大学教师、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知识分子。毋容讳言,他们的语言习惯、处事风格、看问题的角度、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与社区里的普通居民存在差异。例如他们喜好安静的书房,而不喜欢吵闹的麻将室;他们爱好品尝清茶或咖啡,而不喜欢畅饮白酒。因此部分老同志难于融入社区群众之中。
(3)部分老同志的特长在社区里无用武之地
例如教书育人、课程思政、科学研究、学生思想工作等方面,在社区里往往没有用武之地,而在高校里,却是非常受欢迎的。
(4)党员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工作单位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中的党员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工作单位,因而社区的党组织基本上不能把这些党员纳入社区党员管理范畴。
(5)离退休人员的活动经费补贴仍划拨原工作单位
各高校每年的预算计划中都有一定的离退休教职工的活动经费补贴,然后划拨到各院系,例如XX大学每位退休教职工每年有800元的活动经费,而离休人员的活动经费会更高一些。但是高校离退休人员所在社区里则没有这笔政策性活动经费。
从以上这五点不足之处来看,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回归社区全权管理尚有一些政策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社区管理也存在一些实际上的短板。笔者认为现在推行全部由社区管理的时机尚未成熟,离退休教职工在情感上也难以接受,这样做
能达到对国家和离退休教职工个人的效益最大化。
四、结论:由原单位与居住社区优势互补管理是最佳方案
综上所述,高校离退休老同志的管理和服务既不可能由原单位全部负责,也不宜全部交由所在社区全部负责,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最佳管理方案就是既接受原单位的管理,又接受所在社区的管理,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这样既能享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关爱,又能享受到社区为居家养老提供的各种方便与呵护,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得到真正落实。
笔者对身边的退休同事进行过口头调查,结果与上述分析十分吻合,几乎100%的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希望既不要脱离原单位的管理与关心,又乐于接受社区的管理与呵护,既愿意为原单位的发展发挥余热,又乐于为社区的发展和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退休老人毕竟精力有限,身体状况也不允许参与太多的活动,所以高校离退休老同志要根据自身的健康和精力状况有选择地参与原单位和社区的有关活动,使自己的晚年过得健康、幸福、快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