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科学研究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
近年来,我国高校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对学科专业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升级,夯实基础学科,促进学科交叉,扶持冷门绝学,对接行业和区域发展,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一批服务国家战略、关系国计民生、满足社会需求、就业前景广阔、人才缺口较大的学科专业受到社会和学子的欢迎。
高考结束后,青年学子面临一项重要的人生选择,学什么专业将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方向。此时,个人的兴趣特长自然不容忽视,但更为重要的是与时代和人民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只有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才能学有所成、学尽其用。
文章主要介绍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科学家等5个专业。其中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专业的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 引领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
学科专家深度讲述——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姜育刚:
从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到商品推荐、视频推荐,再到语音交互、外卖派单系统……不知不觉中,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我们提高生产力并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1950年,图灵在一篇划时代的论文中,预言了创造出智能机器的可能性,并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为了将人工智能与控制论区分开来,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在1956年创造了人工智能这个词,也标志着人工智能这一学科的诞生。
复旦大学于2020年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培育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扎实理论基础、顶尖专业技术和优异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工智能专门人才。该专业采用本研贯通的培养体系,充分体现深基础、强交叉的特色,鼓励学生直接参与国家科研课题攻关,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通过与国内外著名人工智能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全面合作,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育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中坚创新力量。
(光明日报记者陈鹏、晋浩天、姚晓丹、邓晖、苏雁、刘博超采访)
转载来源: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