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活动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董宇泽入选复旦大学2022届本科生“毕业生之星”,软件学院宣子涛入选提名奖

2022.05.31

编者按:5月上旬,学校启动了2022届本科生“毕业生之星”风采展评活动,选树一批新时代毕业生先进榜样,展示他们在自强拼搏、服务奉献、科研报国、全面发展、抗击疫情等各方面历程中取得的优异成绩。

经过院系推荐、个人自荐,共收到符合要求的2022届本科生申请材料64份。经过初审评选与3个多小时紧张而精彩的线上展评,老师评委和学生评委共同推荐产生10名2022届本科生“毕业生之星”候选人、11名“毕业生之星”提名奖候选人。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董宇泽同学入选复旦大学2022届本科生“毕业生之星”,软件学院宣子涛同学入选“毕业生之星”提名奖。

风采展示

董宇泽|初心筑梦,投身国家安全建设

一、练就专业本领,筑梦国家安全

2019年,“初心筑梦,笃志前行”的奖学金颁奖典礼在董宇泽心中留下了一颗种子:既仰慕短片中优秀的学长学姐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大学期间,他注重国家安全课程的相关学习,专业课绩点3.95,总绩点3.77,位列专业第一,连续3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修读经济学第二专业,成绩位列前10%,实现了自己当初的目标。

董宇泽在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望道计划中顺利结项并获得良好评价,这使他进一步接触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更加了解了国家安全建设。此外,他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得上海赛区二等奖。

董宇泽努力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大三暑期前往上海市国家保密局实习,这让他对课本上的学术知识有了鲜活真实的体验。作为国家重点单位,保密局整体的严谨作风、保密意识也让他感悟到国家安全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更加坚定了投身保密事业,为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服务的决心。

二、坚守红色初心,坚定政治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就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将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强调。董宇泽清晰地认识到,投身国家安全事业,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

大一刚入学,董宇泽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坚信青年学生应该承担起更多的使命与担当。从大二开始,他担任班级团支书和党章学习小组组长,在大二和大三学期,分别获得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发展对象培训班的优秀学员;在校团委秘书处工作四年,担任常务副主任,服务基层团组织工作;入选第十九期青年复旦学校,在学工部港澳台侨学生教育服务中心挂职。他还是新生骨干培训班第三期优秀学员、第四期导师助理,尽己所能发挥政治引领的作用。他也先后前往重庆、井冈山、延安、武汉、南昌等地实地参观革命圣地,加深对党史的认识理解。2021年5月,他在“青春耀百年 永远跟党走”上海青少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歌会上,代表上海市00后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永葆入党初心,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

三、投身服务实践,勇当抗疫先锋

国家安全事业,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目标。董宇泽深知,家国天下的理想落实到现实生活中,都需要从一点一滴服务同学的小事做起。他严格要求自己,在各项服务实践中吃苦耐劳、主动担当,争当先锋、争做表率。

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中,他作为班级负责人,带领团支部成员参与学校组织的“鹅旦梦”计划,服务3个家庭,团支部累计服务时间30余小时,个人服务时间10余小时。同时作为学校线上平台的志愿者助理,帮助老师们熟悉线上各种平台的使用方式以及问题的反馈信息,为网课的有序进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基于此,他获评抗击新冠疫情优秀团员。

2022年春上海疫情突发,他又主动站了出来。作为南区学生党员服务队负责人之一,他负责统计党员服务队所有成员的服务时长信息,组织并参与多次物资搬运、户外活动秩序引导、南食自习秩序引导、核酸检测辅助志愿者,保障每日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为楼宇负责人和层长,他负责组织本楼的三餐、抗原、物资发放、卫生清洁等相关工作。另外,他也多次担任三餐发放分区组长,保障按时段取餐的平稳有序运转,各项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50余小时,平均每天志愿服务2小时,以实际行动助力抗疫攻坚、践行入党誓言。

除了抗疫服务,董宇泽在大学期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700余小时,承担过进博会、一带一路全球治理论坛、上海市精准扶贫会议、复旦科技创新论坛等大型活动的志愿工作,参与高中宣讲和各种社会实践项目共7次。在一次次志愿服务中,他踏足了许多从未接触的领域,锤炼心智,坚定了保密为民,服务于民的决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先生的话一直以来印刻在董宇泽的脑海里,他说:“或许我做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宏大,但我一直坚信,将一件普通的事情做好,坚持地做下去,也一样可以成就非凡。”未来,他决定继续留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从事网络空间安全方向的相关研究,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为祖国的明天拼搏,为坚定的信仰努力,投身于国家安全建设,做一个让人有“安全感”的人。


宣子涛|以科研探索无限可能,以奉献增加生命厚度


一、脚踏实地,立足理论实践

复旦的开放包容给予了宣子涛学习理论知识、探索实践问题的无限可能。大学期间,他所修读的专业课几乎都都取得了A的成绩,连续5学期的学期绩点超过3.9;并在大三学年取得了学年绩点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宝钢奖学金。除了理论学习外,宣子涛深知计算机是一门实践应用的学科,所以一直希望通过创新实践,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2020年,在杨珉和杨哲慜老师的指导下,他和队友设计实现了一个反电信诈骗的智能侦查取证研判系统,并在国家反诈骗中心厦门分中心落地应用,每月可发现115000余个诈骗网站,仅在厦门一地每月可阻拦潜在受害群众16000余人次,切实提升了警方预防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网络空间治理和打击新型网络诈骗奉献出了绵薄的力量,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他说到。最终,这一项目取得了全国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和“挑战杯”上海市二等奖的成绩。

另外,他也积极参与工业界的项目研发与实习实践。在微软亚研院组织的华东高校创客马拉松比赛当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加入蚂蚁金服进行暑假实习,负责时下热门的基金和理财业务的开发工作,推动了一个完整系统的调研、设计、开发与上线工作。

二、学科交叉,探索无限可能

宣子涛不局限于专业本身,而是将视野转向多元学科,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他对计算机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的科研工作拥有浓厚的兴趣,借助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平台,选修了超过10学分的生物医药相关课程;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曾两次取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市二等奖的成绩;与生科院、基础医学院的同学组队设计课题,积极参与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 ),在卢大儒和丁晓明老师的指导下,团队取得了金奖的成绩。

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 )要求生物学与计算机、统计学等领域跨学科的交叉合作,他与团队成员沟通讨论后,决定使用合成生物学的方式,将分泌乳糖酶的基因转入某种益生菌中,并使其能够在人类肠道中定殖一段时间,以解决在东亚人群中广泛存在的乳糖不耐问题。在团队中,他主要负责对生物学过程进行建模,解决生物学实验低效率、难预测等问题,辅助生物学实验的进行。

这次科研实践锻炼了他快速学习、跨学科沟通等能力,在准备阶段和竞赛初期,他快速学习了合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并在NCBI上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在竞赛的最后,他还设计了网站,将团队课题成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宣子涛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也对计算机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研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期望能进一步探索学科交叉的魅力。

三、饮水思源,服务奉献社会

疫情期间,在校园防疫的各个岗位上都能看到宣子涛的身影,他担任过志愿者组长、上门采样志愿者、PDA扫码志愿者、物资餐食发放志愿者等多个志愿角色。4月学校进入封控管理状态后,他主要负责南区送餐的现场指挥工作,与食堂老师以及现场辅导员对接,调控送餐的顺序和数量,告知搬运同学楼号和数量,并处理一些现场突发状况。他的名字时常出现在校团委青年志愿者个人时长榜上,自准封闭管理起累计志愿时长超过150小时。

他认为参与志愿实践活动是一种乐趣,可以丰富人生阅历,增加生命的厚度,大学四年期间参与了超过10项志愿实践活动,累计志愿时长超过400小时。在“一起云支教,共同迎冬奥”志愿支教活动,向小朋友传递冬奥和民俗知识,一起运动打卡;在CCiC8会议的筹办和组织工作,负责8场近100个项目展演的主持;在参与了校友云走访实践活动,采访优秀的计算机学院校友并撰写采访稿,使他们的精神在复旦人之间传递下去;作为复旦青年志愿者,参与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香港馆的志愿服务工作。

在志愿实践之中,他感悟到了“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毕业后,他将会前往清华大学继续深造,进行计算机与生物医药的交叉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涉及VR辅助诊疗和医用脑机接口,期望能为我国的医疗健康事业作出一些绵薄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