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成立,以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前沿为导向,面向生命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依据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依托复旦综合型大学的学科优势,以“原创科技+应用转化”为建院核心。具有一流人工智能科研与教学团队,挑战重大难题,注重交叉学科研究,追求关键突破。专注基础人工智能算法技术攻关及对科学研究的赋能,围绕关键人工智能算法,包括新一代神经网络架构研究、神经符号计算、因果推理、大模型可解释性等关键技术,中短期内围绕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质科学,长期围绕社会科学、经济金融、集成电路等基础科学领域,凝练关键问题,为科学智能提供基础科学的问题牵引;研发新型科学数据采集标准和采集技术,拓展科学智能的感知范围,不断提升科学数据供给的类型,降低数据供给成本;建设完善CFFF基础算力平台能力,为复旦大学AI for Science战略提供算力支撑。同时,协同复旦各院系、附属医院、科研平台,形成校级层面重点科学领域的集成攻关联合体,在校内构建AI4S的开放科学生态。
研究院主页:ai3.fudan.edu.cn
公众号:复旦大学AI3研究院
邮箱:ai3@fudan.edu.cn
漆远,复旦大学创新与产业研究院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科学智能、大模型、可信AI
国家高层次海外引进人才,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博导,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新工科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成员。美国MIT博士及博士后,曾任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统计系的终身(副)教授、兼生物系副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杜克大学、布朗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访问教授/学者、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iDST(达摩院前身)联合创始人、蚂蚁集团首席AI科学家及数据智能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机器学习及计算生物学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是图学习、隐私计算、贝叶斯推理等领域的世界知名学者与业界领导者。曾领导构建了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一个大规模分布式机器学习平台,获2015年阿里集团技术最高奖;主导构建了蚂蚁集团的超大规模图神经学习与隐私计算平台,图神经学习平台获得中国人工智能科技最高奖吴文俊科技一等奖。领导蚂蚁AI团队用AI技术及相关产品赋能多项金融业务,包括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理赔、资金优化与智能客服等。推动并领导了全国高校算力第一的复旦大学CFFF智算平台的建设。创办了首个由中国高校举办的综合性科学智能大赛“世界科学智能大赛”,担任评委会主席,开赛不到一个月,已有来自五大洲的7000多支队伍参赛。在人工智能和计算生物学顶会和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十余项。曾任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执行编辑,ICML、AISTATS等领域主席,中国保险协会首席AI科学家。曾获美国科学基金NSF Career奖、微软牛顿研究突破奖、威康信托基金会研究奖、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其工作曾被经济学人、MIT技术评论报道,并被哈佛大学商学院收录为AI创新落地案例。
邮箱:qiyuan@fudan.edu.cn
徐盈辉,复旦大学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结合基础科学、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和推荐等。
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曾任阿里巴巴研究员,达摩院视觉实验室负责人,菜鸟人工智能部负责人,阿里巴巴搜索事业部基础算法负责人,日本理光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规模搜索推荐技术,大规模启发式优化引擎建设,强化学习,自监督学习,生成模型,在线优化等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发表国内外发论文50余篇,获得2005年日本自然语言学会年度最佳论文; 2016-2020担任中文信息处理学会理事,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核心专家组专家库成员。
邮箱:renji.xyh@vip.163.com
程远,复旦大学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结合基础科学、多模态认知、医学图像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制药。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及博士后。曾任蚂蚁集团视觉认知团队负责人,主导蚂蚁集团视觉端云智能平台建设及应用转化。在CVPR、AAAI、ACM MM, WWW等国际会议发论文20余篇,国内外授权专利37余项。获得第74届联合国大会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案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技术发明奖、蚂蚁集团数据智能奖、阿里巴巴集团橙点公益奖等。成果入选Gartner、中国保险报等机构年度优秀智能应用案例。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人机交互委员会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委员。
邮箱:cheng_yuan@fudan.edu.cn
李昊,复旦大学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研究方向:AI驱动的智能天气预报、深度学习模型小型化、眼底图像处理、医学影像压缩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曾任阿里巴巴技术总监。先后担任阿里巴巴达摩院实景视觉&数智地球团队负责人,淘宝搜索事业部深度学习团队负责人,是业内首个泛自然资源AI引擎-AI Earth创始人、最大的商品图像以图搜图产品-拍立淘发起人之一、参与研发国内第一代基于自适应光学的高分辨率活体视网膜显微镜。探索AI与行业结合,实现人工智能在电商、遥感、气象、安防、IOT等场景的大规模落地。发表CVPR、ICCV、NeurIPS、ICML、AAAI等人工智能顶会60余篇,申请专利100+件。带领团队获得国际知名竞赛第一名12项,第二名4项,知名排行榜第一名3项。
邮箱:lihao_lh@fudan.edu.cn
陈曦,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领域知识驱动的概率建模和机器学习技术,涉及统计信号处理,贝叶斯推理,统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模型等,并应用于生命科学及工程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
剑桥大学信息工程博士。加入复旦前历任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巴斯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终身副教授,博导;英国研究创新署UKRI可信AI博士培训中心(ART-AI CDT)研究员,博导。已在国际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章节)1部,并曾在Nature Reviews子刊发表特邀综述。已主持或共同主持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基金EPSRC、国家健康基金NIHR等研究基金总额超一千万元。其研究成果部署于欧洲某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大型地球科学应用平台,成功支持其完成多参数反演,决策及不确定性估计等多并发计算任务。同时,其致力于统计信号处理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交叉应用,并获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NIA学术奖,评分排名全英第一。
邮箱:x_chen@fudan.edu.cn
朱思语,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在博士期间,联合创立了3D视觉公司Alituzre,后被苹果公司收购。2017年至2023年,担任阿里云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自2023年起,加入复旦大学,专注于视频和三维生成式模型的研究,涵盖视觉基础的三维与视频重建、生成、理解及模拟。已在CVPR、ICCV、ECCV、PAMI等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并在40多个三维视觉与图形图像相关的国际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主持了多个影响力较大的开源项目,包括人脸视频生成模型Hallo、人体视频生成模型Champ、视频动画生成模型AnimateAnything等,并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工程师奖。
邮箱:siyuzhu@fudan.edu.cn
李维,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AI³院)研究员,AI³院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已发表SCI(中科院SCI一区顶刊)论文27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PCT国际发明专利13项,多项美国专利。担任Asian Journal of Control 期刊副主编,IEEE Senior Member。
课题组致力于研究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人的硬件结构与控制,将融合强化学习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实现更优雅的步态、更低的功耗、更多的应用场景与科研转化。
徐增林,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可信人工智能与大模型、联邦学习、时间序列分析
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复旦大学二级教授、博导。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萨尔大学与马克思普朗克计算机研究所、普渡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长期从事机器学习理论及应用研究,近年来主要关注科学人工智能与可信人工智能领域,包括多模态学习、时间序列分析、图神经网络、张量神经网络、大语言模型、可信联邦学习、隐私计算等。在IEEE TPAMI、TKDE、TNNLS、NeurIPS、ICML等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期刊和重要会议上发表了超过200篇同行评议的文章,谷歌学术应用11000多次。他曾获得AAAI 2015杰出学生论文荣誉提名奖,ACML 2016 最佳学术论文亚军、2023 ICONIP 最佳论文候选,获得亚太审计网络学会APNNS 2016青年研究员奖。他目前担任人工智能领域重要期刊《Neural Networks》执行编辑,多次担任NeurIPS、ACL、EMNLP、AAAI、IJCAI等会议的领域主席、资深程序委员会成员。担任国际神经网络学会理事和副理事长(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专委会主席。
邮箱:zenglinxu@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