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新闻

祝贺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系统软件与安全实验室青年团队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2021.05.04

2020 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团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听党号令、跟党奋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展现出良好风貌,受到表彰的组织和个人是其中的先进代表。在决战脱贫攻坚、投身疫情防控、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参与社会治理、建设美丽中国等火热实践中,他们敢于迎难而上,勇于自我革新,挥洒青春汗水,创造崭新业绩,为全团树立了标杆榜样。

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中央作出表彰决定,授予 285 个团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授予 370 个团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授予 447 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授予 345 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先进事迹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团委在学校党委和团委的领导下,加强组织建设,找准团员青年思想教育的切入点,立足学科、守正创新,学以致用、服务国家。曾获 2017 年度 “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2017 年度 “复旦大学五四红旗团委”、2015 年度 “上海市五四特色团委” 等荣誉。

学院团委始终把思想引领放在首位,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组织各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学习、主题教育和红色参访,凝聚青年学子,坚定 “四个自信”。

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导向,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立足专业、服务社会。依托学科优势累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80 余项,形成了海南白沙支教、上海图书馆志愿者等社会服务品牌项目。以国家需求、人民需要为优先,动员广大学子积极投身科研抗疫工作。博士生蒋龙泉作为学生负责人参与新冠肺炎影像学 AI 辅助诊断项目,入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获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多名本科生参与紧急搭建上海口罩预约配售系统,有效提高上海市口罩资源分配效率。原团委书记水泽农,疫情期间担任在鄂临时党支部第四支部书记,荣获复旦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

以守正创新、服务国家为理念,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投身创新创业。2016 年以来,在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三大赛中,共获得 4 项国家级奖项、13 项市级奖项。学生自我运营的晨曦网络工作室成为教育部首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为智慧化校园建设贡献力量。

未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团委将持续做好学院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教育、全力引领、全心服务学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为表彰先进,大力宣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全市全力实施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全面强化 “四大功能”、加快建设 “五个中心” 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典型和青年集体,引领全市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 2020 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系统软件与安全实验室青年团队” 荣获 2020 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先进事迹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度发展,网络安全已成为各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构成。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时就明确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在这样的背景下,杨珉教授领衔的复旦大学系统软件与安全实验室青年团队以 “为国家铸坚盾,为行业育英才” 为初心,将提升我国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治理体系为主要目标,从零起步,筚路蓝缕,在创新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需要、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相关工作多次获得批示,得到高度评价,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国际封锁,多项成果在华为、百度、支付宝等龙头企业形成应用,服务全球数十亿用户的安全需求,为行业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是一支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文理学科融合发展的特色科研团队。

团队由 8 位中青年教师和 66 位博硕士组成,青年占比 95%,党团员占比 92%,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朝气的团结集体。团队带头人杨珉教授系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现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科研副院长、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副主席、上海市反恐怖专家等职务,曾获上海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等荣誉。

01 以国家战略和产业需要为导向,开展一流创新研究

长期以来,团队以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为导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理论技术前沿和网络安全现实问题,用 “学术同行公认、安全漏洞严重、安全效果显著” 为一流研究的评价标准,聚焦 “网络安全攻击测不准、防不住” 这一共性难题,发表网络安全国际顶级会议论文 20 余篇,名列国内前茅,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国际封锁。

团队主持的 973、自科基金重点、华为、百度等各类项目总经费超过 4000 万元;其中杨珉教授主持完成的 973 项目 “移动应用恶意行为检测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入选 2019 年度 973 项目重大成果和突出进展。团队为国安部、公安部、工信部等机构的专项行动研制多种侦查/反制特种工具,取得出色成效。多项成果在华为、百度、支付宝等龙头企业形成应用,服务全球数十亿用户的安全需求。

立足网络安全攻防技术研究的扎实基础,与国际关系、社会学和新闻学等文科团队开展跨学科合作,组建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于 2018 年入选上海市重点建设智库。团队师生结合研究中的重要发现,撰写国家亟需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决咨建议 20 余篇,多次获得批示。

02 以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为引导,培养网安优秀人才

团队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发挥导师言传身教作用,通过多种育人方式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感责任感。团队主导了复旦大学网络与系统安全方向的育人体系改革,革新了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在经典理论知识基础上,系统性、周期性增补网络安全顶尖学术会议和工业界会议的最新成果,确保知识体系的有序和迭代更新。同时结合研究项目,精心设计包括程序分析技术、漏洞分析利用等七大门类的技术基础能力养成实验体系,在课堂环节实现知识传授和技能锻炼的充分融合。

网络安全攻防技术属于 “卡脖子” 领域,传统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无法达到培养学生 “懂系统、知攻防” 的培养目标。团队抓住青年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发起成立复旦大学白泽战队(WhitZard),在常规科研课程体系之外,推动学生积极参与高水平安全竞赛,以赛促学,以研助赛,在合规前提下开展对真实系统的安全攻防技术研究。学生通过参与高水平科学研究,为攻防竞赛研制了多种自动化攻防工具,获得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总决赛冠军(2020)、全国高校网安联赛团队赛特等奖(2020、2019)、Trend Micro CTF 国际赛全球总冠军(2020)、鹏城杯全国网络安全竞赛决赛冠军(2019)等 16 项国际国内顶尖安全攻防比赛冠军。这些自研工具还在移动互联生态系统中发现了一大批严重安全问题,协助众多厂商及时修复安全漏洞,避免重大损失。

依靠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和丰硕成果,团队入选 “2019 年复旦大学十佳研究生导学团队”,并作为 5 个经典案例之一被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编撰的《复旦大学恢复研究生教育 40 周年》收录;《“教、赛、研、产” 融合的网络安全新工科育人模式》项目获得复旦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杨珉教授先后获中央网信办组织评选的 “2019 年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师”、“2018 ACM SIGSAC BEST SUPERVISOR AWARD” 和 “2018 年复旦大学最受欢迎教师奖” 等荣誉,张源副教授获 2020SIGSAC CHINA Rising Star 称号及多次国家级安全攻防竞赛的最佳指导老师等荣誉,1 名博士生荣获全球遴选的 20 万元百度奖学金,2 名博士生荣获 SIGSAC CHINA 优秀博士生称号,多名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和企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