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方向

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 3:智能系统安全

2023.05.04

复旦大学系统软件与安全实验室以“为国家铸坚盾,为行业育英才”为初心,将助力提升我国网络空间的安全攻防能力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治理体系为主要目标,长期致力于移动系统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无人驾驶系统安全、区块链安全、隐私保护等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技术和治理研究。实验室相关工作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得到高度评价,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国际封锁,多项成果在华为、百度、支付宝等龙头企业形成应用,服务全球数十亿用户的安全需求,是一个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文理学科融合发展的特色科研团队。

实验室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6名,讲师3名。学术带头人杨珉教授系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副主席、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曾获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师、上海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等荣誉。

实验室先后在CCS、SECURITY、S&P等网络安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名列国内前茅;主持的973、自科基金重点、科技部重点研发、华为、百度等各类项目总经费超过9000万元;由阿里公司投入1500万元共同建设“复旦-阿里应用程序安全联合研究中心”,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以实验室学生为主体的复旦大学白泽战队(WhitZard)已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总决赛冠军(2022,2021,2020)、DEFCON AutoDrive CTF第一名(2022,2021)、全国高校网安联赛团队赛特等奖(2020,2019)、Trend Micro CTF国际赛全球总冠军(2020)、鹏城杯全国网络安全竞赛决赛冠军(2019)等20余项国际国内顶尖安全攻防比赛冠军。

实验室有着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和优良的工作环境,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国际学术交流和校企合作频繁,为学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曾入选“2021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19年复旦大学十佳研究生导学团队”,并作为5个经典案例之一被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编撰的《复旦大学恢复研究生教育40周年》所收录。

办公地点: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交叉二号楼六楼、七楼

实验室网站:https://secsys.fudan.edu.cn/main.htm


杨珉   教授、博导。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主研领域为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与技术,包括系统安全、恶意代码检测、漏洞分析挖掘、AI安全、软件供应链安全、区块链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机制等。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曾任百度首席移动安全科学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组专家、自科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会评专家、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会评专家等。获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师、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等荣誉。

邮箱:m_yang@fudan.edu.cn

张谧  教授、博导。主要研究:AI 安全、深度学习系统安全、机器学习等。在 S&P, Security, ICML, SIGIR, SIGKDD, AAAI 等顶会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 ACM Web Intelligence 最佳论文奖。

邮箱: mi_zhang@fudan.edu.cn
主页: http://homepage.fudan.edu.cn/zhangmi/biography/


杨哲慜   副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恶意代码检测、隐私保护、程序分析技术等,在网络安全四大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 11 篇。

邮箱:yangzhemin@fudan.edu.cn
主页:https://yangzhemin.github.io/


张源  副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研究:软件安全、程序分析、安全攻防技术。获得ACM SIGSAC中国新星奖、USENIX Security杰出论文奖等荣誉,研究工作主要发表于网络安全顶会,担任IEEE S&P,USENIX Security,USENIX ATC,WWW等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 Journal(EMSE)编委、软件学报专刊特邀编委。担任复旦白泽战队指导教师,带领团队获得2020年、2021年、2022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冠军,2019年、2020年全国高校网安联赛(X-NUCA)团队赛/个人赛双冠军,发现的多个软硬件高危漏洞得到华为、腾讯、蚂蚁金服、百度、谷歌等公司致谢。

邮箱:yuanxzhang@fudan.edu.cn
主页:https://yuanxzhang.github.io/


朱东来 高级讲师、硕导。主要研究:软件供应链安全、移动安全、隐私保护、Web安全等。两度荣获“教育部-IBM 高校合作项目”优秀教师奖,。具有丰富的项目组织管理和研发经验。

邮箱:zhudl@fudan.edu.cn

周喆   青年副研究员、硕导。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操作系统安全、硬件安全、人工智能系统安全等。近期项目包括:RDMA 系统的测信道信息泄露分析与攻击;Linux Kernel 组件隔离的分析与攻击;人脸识别系统的数据泄露风险分析与管理等。曾在系统安全领域四大顶级学术会议和 Black Hat 黑帽大会上发表多篇论文。

邮箱:zhouzhe@fudan.edu.cn

杨广亮   青年副研究员、硕导。毕业于美国德州A&M大学,后加入佐治亚理工学院做博士后。主要研究:系统和网络安全,多年来专注于研究和解决国家级网络安全威胁感知和防范等卡脖子难题。曾在NDSS、Usenix Security、CCS以及Oakland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及工业界会议Black Hat和DEF CON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先后获“2015年度CSAW最佳实用安全论文”和“2020Pwnies年度最具创新力研究”提名,获得“2022年华为火花奖”;论文被网络安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Usenix Security'22评选为“杰出论文奖”,这也是该顶级会议成立30多年来第一次由大陆单位获得该项荣誉。

邮箱:yanggl@fudan.edu.cn
主页:https://yang-guangliang.github.io/

张晓寒   青年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移动应用安全、恶意软件检测、AI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等,先后在IEEE S&P、ACM CCS、USENIX Security、ICSE、IEEE TDSC等高水平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一篇一作论文获网安顶会ACM CCS 2020最佳论文提名。获国家博新计划支持,主持、承担自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多个纵向项目。获国家漏洞库CNVD最具价值漏洞奖、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自然科学二等奖、华为优秀技术成果奖、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

邮箱:xh_zhang@fudan.edu.cn
个人主页:https://xhzhang.github.io/

张磊   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移动安全、系统安全、供应链安全、云计算安全、程序代码分析技术以及漏洞挖掘与利用技术等,先后在IEEE S&P、ACM CCS 等网络安全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一作文章,获得2020 年ACM SIGSAC 中国优博奖和ACM 中国优博提名奖,论文被网络安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Usenix Security'22评选为“杰出论文奖”,这也是国内高校论文首次获该奖项。曾先后在华为、支付宝、微信等各头部移动互联网厂商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中发现大量高危漏洞,影响数亿用户。

邮箱:zxl@fudan.edu.cn

洪赓   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互联网地下产业检测、网络犯罪治理、移动应用隐私保护、区块链安全。洪赓博士获得ACM SIGSAC中国优博奖、ACM CCS亮点论文奖等荣誉,曾带领团队获得2021年、2022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作品赛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等奖项。其研制的反诈骗网站/APP侦查研判系统在执法机关得到广泛装备,发现的网络黑产风险漏洞到腾讯、蚂蚁金服、京东、新浪等公司致谢。

邮箱:ghong@fudan.edu.cn
个人主页:https://ghong.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