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风采

关于居家养老为主体下的网络组建设的思考

2017.06.07

高海锋

最近配合市老教授协会信息库的建设,对我们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老教授协会会员做了一次个人信息填报。对个人信息 “希望养老方式” 一栏的填报中,81 位会员选择 “机构养老” 的仅有 12 人,占会员人数的 14.8%,也就是说 85.2% 的会员选择了 “居家养老”。在千百年中国 “养儿防老”、“百善孝为先” 传统观念的传承和影响下,我们的会员这样的选择比例是真实的也是合理的,也是对社会养老势态的如实反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住居条件的改善以及独生子女的普遍化,中国几代同堂的居住模式已经被打破,结婚有婚房已成为婚姻的 “钢需”,因此居住模式的发散化,即独生子女与老年父母分居将不可避免,也就是传统的几代同堂的居住模式的 “居家养老” 已不可能。但大多数老年父母由于传统文化的观念传承,并不认同目前的这种 “机构养老” 方式。我分会曾有会员夫妇试验性住进杨行镇办的金秋晨曦养老院,仅住了几个月,因为该院规定:85 岁后即使身体好也要强制进护理房而失去行动自由。而且每两年住院费要涨一次价。去年涨了 900 多元,他们新认识的几个朋友都走了,他们觉得再住下去太无聊且不自在,因而选择重新回家。结论是:还是居家养老好。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原先熟悉的社区环境、人群环境和生活环境,就会感到不自在是很自然之事。很显然,随着独生子女居住模式的发散化带来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大多数老年父母传统的 “居家养老” 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必须寻求新的 “居家养老” 的模式,即社区网络结构的 “居家养老” 模式。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社会大家庭,有人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最贴近传统家庭的社会大家庭。如果由政府部门介入,引进企业,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在社区中以网络服务的方式,构建对传统 “居家养老” 加以改良的社区 “居家养老” 模式,有助于解决 “居家养老” 问题。具体构想如下:
1. 以政府街道社区牵头引进医疗、餐饮和护理企业构成 “居家养老” 服务主体的社区 “居家养老” 合作社或联盟;
2. 社区 “居家养老” 合作社或联盟负责提供会员医疗、饮食、护理和娱乐活动场所;社区 “居家养老” 合作社或联盟设有信息中心,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负责采集会员的信息和提供全天候的 “居家养老” 服务;
3. 凡参加政府街道社区牵头的 “居家养老” 服务企业享受福利事业税收待遇;同时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补贴。如低价使用经营房屋等;
4. 社区老人自愿参加 “居家养老” 合作社或联盟,并交纳一定会费,经审核批准,便可成为社区 “居家养老” 合作社或联盟成员;
5. “居家养老” 合作社或联盟以就近、熟悉、谈得来 5-6 人组成 “居家养老” 互助组。合作社或联盟配有专人负责联系服务该互助组,让会员有 “居家养老” 的芬围和感觉。
6. 建立 “居家养老” 会员建立每天签到制度,以便社区 “居家养老” 合作社或联盟服务中心监护和提供服务;
7. 政府可选择若干个条件好的街道社区,先做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再加以推广。比如可由市老教协推动在高校退休教师相对较多的社区加以试点。
“居家养老” 的基本需求是:吃饭、就医、护理和照顾。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关于吃饭问题,社区 “居家养老” 合作社或联盟服务中心可引进餐饮业建立社区 “居家养老” 食堂,采取食堂公布一周菜单和主食,会员就此进行就餐预订制,采取到社区 “居家养老” 食堂就餐或送餐到家二种方式,尽量做到就餐产供销匹配一致,以防止浪费、降低食堂运营成本。
关于就医问题,社区 “居家养老” 合作社或联盟服务中心可与街道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挂钩,每个 “居家养老” 互助组配备专门医护人员,对于一般毛病提供上门或巡回上门服务,对于大病、重病可送对口三甲医院治疗。
关于护理照顾问题,街道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应兼有康复护理中心,对需要护理照顾的会员由康复护理中心收治。
有条件的社区 “居家养老” 合作社或联盟服务中心可建立社区 “居家养老” 活动中心,解决会员的社交和娱乐活动问题。
鉴于社区 “居家养老” 合作社或联盟服务中心与会员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因此还可以对会员的赡养人是否执行《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起到监督作用,对做得好的会员赡养人给予表扬;对做得差的会员赡养人给予劝告,以建立和谐的社会 “居家养老” 新风尚。
随着独生子女一代人父母走向老年,一对独生子女夫妇除了要工
作、扶养自己的子女外,已无力承担双方父母 4 位老人 “居家养老” 的重担,“居家养老” 社会化是必然趋势。当年独生子女一代父母是响应国家的号召计划生育的,如今养老发生问题,国家有责任给予政策帮助解决。
随着社会老年化的日益严重,养老无疑将是个很大的产业。适应传统 “居家养老” 的需求,社区 “居家养老” 合作社或联盟服务中心的创建也是一个提供就业渠道的很好的途径。
鉴于 “居家养老” 在这一代老人的观念中还占主导地位,因此寻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社区 “居家养老” 网络组的新模式,有其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海峰老师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