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园地

钱乐秋:缅怀钱家骅教授

2015.06.09

钱乐秋

说起复旦大学的软件工程学科,就不应忘记钱家骅教授为此做出的贡献。钱家骅,江苏省六合县人,1928 年 12 月生,1955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57 年 9 月至 1975 年 6 月在浙江大学数学力学系任教,1975 年 6 月起调到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教,1982 年晋升为副教授,1987 年晋升为教授,1990 年被国务院授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上海计算机学会理事,上海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系主任。

钱家骅老师年青时的照片

1982 年 8 月至 1983 年 8 月钱家骅老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访问学者,学习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1968 年才第一次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钱家骅老师回国后,就开始从事软件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从事软件工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

钱家骅老师在科研方面,主要是八六三高技术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这些项目通常反映了国际上软件工程的前沿研究课题和国家重点研究的课题。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一是软件生产自动化,二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环境及其工具。

在软件生产自动化方面,钱家骅老师主要负责八六三高技术项目《软件生产自动化》的研究,该项目的第一、二期成果《软件自动化系统 FSA》获 1991 年国家科委颁发的 “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七五期间做出了重要贡献” 荣誉证书,以及 1993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 年获国家科委颁发的荣誉证书

在 CASE 环境及其工具方面,钱家骅老师主要负责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智能软件维护和程序开发环境的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程序开发环境》软件系统(该项目获 1990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国家 “七五” 科技攻关项目《软件工程技术、工具与环境的研究和开发》中多个子专题的研究。《软件工程技术、工具与环境的研究和开发》项目是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钱家骅老师带领复旦大学软件工程科研团队,负责其中的需求分析与描述工具、软件设计工具、C 编码与排错工具、软件维护用文档分析工具、快速原型工具的研究和开发。该项目在 1990 年 12 月通过机械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司主持的鉴定和验收,1991 年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联合颁发的 “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中获得重大成果” 荣誉证书和机械电子工业部颁发的 “在 “七五” 科技攻关中做出突出成绩” 荣誉证书。

1990 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 年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

之后,钱家骅老师又申请了八六三高技术项目《软件需求获取助手 FRA》,以及国家 “八五” 科技攻关项目《集成化软件工程支撑环境 JB/2 的研制开发》中的结构化分析工具、结构化设计工具、PDL-C 详细设计工具、C 编码工具、文档分析系列工具、文档追踪系列工具的研究。遗憾的是钱家骅老师于 1993 年 3 月过早离开了人世,未能亲眼看到这些项目的成果。然而,软件工程课题组的教师和研究生,继承了钱家骅老师认真严密的科研作风,圆满地完成了这些项目。《软件需求获取助手 FRA》获 1996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 “七五”、 “八五” 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复旦大学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 1996 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联合颁发的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 荣誉证书、1996 年电子工业部颁发的 “在电子行业国家 “八五” 科技攻关中做出突出成绩” 荣誉证书、1996 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998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钱家骅老师用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对待科研工作,他带领课题组成员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组织文献报告,研究解决方案,把最新的先进技术运用到科学研究中。例如,在国家 “七五” 科技攻关项目《C 编码与排错工具》中就采用了结构化编辑和增量编译技术,使得程序员在使用 C 编码工具输入源程序时,能避免一些语法错误,并能尽早发现语法错误。又如,在《软件维护用文档分析工具》中采用了数据流分析技术,当需要修改某条程序语句时,能发现这个修改可能影响和波及到的其他程序语句,有助于降低软件维护时因修改带来的副作用。

钱家骅老师还以身作则带领课题组成员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个科研项目。在 “七五” 攻关后期,为了将所有的工具集成到一个软件开发环境中,复旦的主要研发人员(教师和研究生)住到北京大学集中攻关,钱家骅老师则往返于上海与北京进行指导,并十分关心研发人员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然而,钱家骅老师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够重视,实际上,在 “七五” 攻关的后期,他已出现了血尿,他自己吃点抗生素药,继续工作,直到项目鉴定完后才去医院认真检查,但为时已晚,十分可惜。

在钱家骅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培养了一批软件工程的教学科研人才。比较有影响的有陆奇、赵文耘、刘畅等。他们都在钱家骅老师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并都参与了钱家骅老师的八六三高技术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或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陆奇从普通工程师开始先后担任过雅虎的资深副总裁、雅虎执行副总裁、微软执行副总裁等职务,被称为大陆华人在外资科技公司总部担任职位最高的人。赵文耘现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复旦大学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刘畅现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终身教授。

钱家骅教授是复旦大学软件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为复旦大学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钱家骅教授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但是,每当回忆起他带领我们进行科技攻关的日日夜夜,总能感受到他勤奋的学习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钱家骅教授献身于党的教育科研事业、兢兢业业、立德树人的风范,令人钦佩。

谨以此文表达我们对钱家骅教授的深切怀念。

 

 

2015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