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风采

王宗彩:回忆几件往事

2015.04.30

               王宗彩

我这个人算不上聪明,能力也不太强,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教师,因此和优秀是连不上边的。但是,积近 40 年之工作经验,一个普通人,只要兢兢业业,坚持笨鸟先飞,笨鸟勤飞,一样可以把本职工作干好,说不定还可以做出些许成绩来。

追忆往事,有那么几件,记忆颇深。

第一件事:上海第三钢铁厂 “在线钢板测厚仪” 的研制。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件事是大学毕业前的 1969 年就开始的。项目的起因是,在我们深入上钢三厂的热轧钢板生产车间劳动时,看到在热轧钢板的生产过程中,工人要冒着高温,用千分卡尺测量刚轧出来的火红钢板的厚度,以调整后续轧制钢板过程的压力参数,测量时必须要使钢板在传送带上停下来方可测量。这种测量方法的缺点是测点少,也很难测到整块钢板的精准厚度;另外,测厚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火红的钢板的温度是相当高的,工人与其近距离接触,那种灼热感是多么令人难耐。为了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同时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复旦大学物理系王宗欣老师提出开展 “在线钢板测厚仪” 的研制,带领我们四、五个学生一起干,设计方案是使用同位素铯 139 作为放射源,通过电子控制和计量装置实现自动测厚。

使用同位素铯 139 作为放射源,它的半衰减穿透力是 14 毫米钢板。在研制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其中一个是:放射源密封措施不当,要调整摆放位置,解决办法有二。一是送回原供货单位调整,二是自己调整。因为考虑到时间问题,决定采用第二个方案。当时有个口号是 “干革命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由于我胆子大,也是 “初生牛犊不怕虎”,共有三人参加,我是其中之一。在动手操作之前,也尽可能采取了很多防护措施。整个过程用了不到五分钟,就解决了问题,当时大家都认为选第二套方案正确。但事情过后没几天,三个人就发觉不对头,人没有精神了,马上到中山医院检查,结论是:白血球很低。于是,三个人都同时服药治疗并静养二周,一二个月后,才逐渐有所恢复。后来经过大家努力,1971 年,测厚仪总算在实验室完成,并投入到热轧钢板车间现场使用。遗憾的是该仪器并没有得到长期使用,主要原因是现场温度太高,对电子器件的冷却装置不合理,导致仪器的稳定性不够;另外,工人们担心测厚仪有放射性泄漏,不愿长期使用。现在回想起来,年轻人做事,除了要有一股热情外,在动手之前,尽可能把问题考虑周到些,冷静地用科学的态度考虑和处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件事:多功能数控车床的研制。此项目由谢铭培老师牵头,我们学校有六七位教师参加,本人作为青年教师具体负责步进马达的驱动部分。此项目和上海第二机床厂合作,1972 年开始,用了几乎两年时间。回想起来,当时搞这个课题,在技术上真是 “一穷二白”,几乎全部电子线路都要自己设计,反复实验,每解决一个技术问题,都要花费很多精力。但是我们干劲十足,没有休息天,每天工作 10 小时以上。为什么会这样拼搏?源动力来自很多方面,其中一个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当时一台日本富士通的数控车床,卖给我们要 80 万元人民币,相当于我那时一年工资收入的 1100 倍,大家心里憋着一股劲,一定要为自己的国家争得这口气!

大家奋斗了两年,终于胜利研制成功。其功能超过富士通的数控车床,成了当时上海功能最好的数控车床,而且造价只是富士通的数控车床的五分之一都不到,曾两次出境展览。由此,获得了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回想起来,感想颇多:一是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二是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有时比想象的要大很多。

第三件事:上海第三钢铁厂数据管理系统的研制。此项目也是由谢铭培老师负责,我们学校有四位教师参加,本人是研制人员之一。这是一个纯软件项目,如果是现在,一点难度也没有,但那时是 1982 年,还没有视窗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用的是 DOS 操作系统。要使用网络来完成数据共享,完成各种统计表格的生成、非传统计算和打印……,而且要做到数据激发的数据操作,当时叫 “类神经元” 系统,还要让不同软件生成的数据能相互传递,难度可想而知。项目开发了两年,经过不断完善终于完成,用户非常满意。并由此获得国家教委(现在为教育部)的 “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四件事:宝钢的一个工业试验过程自动监控项目,该项目由刘其真老师负责,我是研制主力之一。具体负责检测数据的存储、传送以及报表打印等程序的编制,这时已有很得力的研究生和大学生帮忙,不需要我亲自编程,只是在方法和逻辑思路上加以指导就可以了。这个项目历时不到一年即圆满完成。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一边在学校里担任教学工作,一边到宝钢去做项目,虽然很忙,但也很有意义。刘其真老师考虑到试验现场的安全问题(现场有易燃易爆气体),规定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带领下才能进入试验现场,所以我也必须经常带领学生去宝钢,当时从复旦到宝钢还没有轨道交通可乘,要换乘几部公交车,其中有一部是郊区长途汽车,每次来回一趟,仅路上就要花费几个小时,确实很累,但是想到我们的工作是在切切实实地为发展我国的钢铁事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心中感到很自豪。在工作做出成绩时,有时也会觉得自己真还有点小聪明。

最后借此机会,对帮助和支持过我的老师们和同事们,特别是何永保、谢铭培、李宗葛以及刘其真等老师表示真诚谢意。

王宗彩老师照片

 

王宗彩供稿于 2015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