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风采

陈金海:一次难忘的听课

2015.01.20

陈金海

20 世纪 60 年代第一春我进入了复旦大学,在名师们的谆谆教导和精心培养下,我不但学到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严谨的治学方法和踏踏实实的做人本领。 毕业后在复旦无论是教学、科研、管理,还是参加 719 电子计算机和 753 分时计算机的多种编译系统的研发,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亲身经历和目睹了复旦的变化和发展,为复旦的每一点成绩而自傲,也为复旦的每一个不足和问题而担忧,我在复旦园整整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与复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退休后承蒙学院器重,我成为学院的一名教学巡视员,每年两次,每学期一次,参加听课活动,对部分青年教师(讲师、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的讲课做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某天天气晴朗,我去参加章老师概率论课的听课,我早早来到了教室,不久同学们也陆续进入教室,眼看离上课只有一二分钟,未见教师进来。“章老师是不是有事,不能来了?” 我正在担心,上课铃声响了,章老师随着铃声步入教室。原来他不用 PPT,无需提前开机准备。上课开始,他简要地回顾了上一节所讲的主要内容,开始讲新课。概率论的定理、公式,不少还是很抽象的,可是,他讲课时先把条件和结论讲清楚,然后,进行推导,边启发、边分析、边推导,步步深入。在推导过程中不时地询问学生,这是根据什么性质,想一想为什么,下一步怎么做等等。在推导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紧紧地跟着老师的推导转。推导完毕,还要点一下,这个推导中的关键和难点在哪里。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有适当互动。

章老师讲课口齿清楚、表述流畅、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上课秩序好,绝大多数学生专心听讲。教师备课认真,讲课内容非常熟悉,整个讲课不用讲稿,全部使用板书,板书清楚,很有条理,一堂课下来,写了满满的整整十几黑板。

一堂课下来,我很有感触,在不少人都在想多写论文、多搞科研,对教学只是应付的大环境下,有如此好的青年教师,专注教学,在教学上下功夫,上课如此好,真是难能可贵,很高兴也很欣慰。我对他提的建议只是应适当使用 PPT,可减少板书量,节省时间,对于重要公式或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仍应该使用板书,效果会更好。

由此,我也想到了在多次听课中遇到的种种弊病,综合列举如下:​

1. 教师上课背对学生,不管学生在做些什么,一口气讲完下课。

2. 使用 PPT 上课,有的教师像 “拉洋片” 一样,只是读 PPT,很少解释,有的学生说:  PPT 发给我们得了,我们都识字的。

3. 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语调一致,不分主次。

4. 拿着备课笔记,对着讲稿,读讲稿。

5. 在证明定理或推导公式时,面对黑板,不断的抄、不停的讲,不断的擦,不顾学生的反应,也不管学生是否听懂,有没有问题。、

6. 对于操作类课程,如计算机基础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与网页设计、计算机高级 办公自动化等等,有的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对每一个操作,事无巨细,详细讲述每一个步骤,不分难易,不分主次。

7. 课堂气氛不活跃,缺少师生互动,教师一言堂,未引起共鸣。

以上仅仅列举部分,老师在备课中,要多动动脑筋,在教学上多下些功夫,教学也是一门 “艺术”,老师对讲课内容,不但要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要研究如何讲解表达,使学生能听懂,掌握其中的精髓。教学是学校的基础,如果光有科研,没有教学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了。特别要注意的是,讲课中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启发式,要了解学生的反应和接受情况,做到少而精,尤其是,当前大家上课都用 PPT, 必须改变读 PPT 的坏习惯。讲课讲课就是要讲解,使得学生能掌握要领,进而能举一反三。

我在国外也听过一些课,他们的上课与国内差别很大,首先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常常是讨论式,好像在开讨论会。教师有时就讲一些要点或难点,而后学生自己讲,老师听,作评论。当然,学生也可提问,先由其他学生回答,由老师最后作结论。经过讨论,学生对所学知识,就有进一步的认识。这样的教学,对我们老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要求更高,他不但要对教学内容必须理解得更深刻,而且要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千奇百怪的种种问题,都要有很好的回答准备。

通过一次难忘的听课,作了一些联想,发表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作参考。

(注:文中涉及的老师为虚拟的)

陈金海教授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