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1 月 17 日,计算机学院工会组织教职工赴松江参加集体考察与交流学习活动。学院党委书记许晓茵老师,副书记张玥杰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老师们都十分踊跃,因为这既是一次集体活动,又是一次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第一站是松江广富林古文化遗址公园。南大门的设计灵感应该来源于汉阙,又颇具现代感,象征上海地区文化的悠久与中原文明连绵不断的联系。进入里面,一批徽派古建筑矗立一旁,能感受到中华独特的建筑文化。这是与西方建筑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是中国所独有的建筑样式,西方古建筑是用石头堆砌而成,抽离其中一块石头,可能整个建筑就会轰然倒塌,而中国建筑的特点是墙倒屋不倒,现代建筑的框架结构即源于此。沿着中路一直往前走,就来到骨针广场,一根骨针雕塑立于广场的中央,象征着伟大的农耕文明经过山东、湖北与当地土著共同开发而繁荣昌盛。骨针是考古现场挖掘最多的器物。广场东侧,建有仿唐寺庙与道观,有置身东京奈良之感。再东边是一片宽阔浩渺的水面,考古挖掘现场就在水下两米处,水上盖了几排大型大屋顶建筑,气势恢宏,颇具江南水乡的特色。广富林古文化是介于良渚文化与马桥文化之间的一种新文化,距今 4000 年,在公元前 2500 年至前 1900 年之间,把广富林、钱山漾遗址的地层关系结合起来,是一个清楚并连续的年代脉络: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广富林文化的发现,解决了过去对于良渚和马桥文化之间年代缺失的疑惑,填补了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末期的文化谱系。
沿着展览的路线,领略了四千多年上海地区人类活动的轨迹,一直延伸到上海开埠,民国时期的一些展览让人身临其境。松江正是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既是领风气之先对西方开放的前沿,又很好地保持了本地传统的文化。近代百年的变迁史让人唏嘘不已,感叹良多。除此外,还有当地一位文化名人——抗清名士陈子龙的纪念馆。馆壁展板一页一页看过去,我们受到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更要坚守我们的爱国心,走科技强国之路,自强不息,尽快填补科技短板,发挥大学教师的优势,狠抓科研,为国争气。
午饭后,全体成员去了佘山天文台参观。联想到三、四百年前法国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教,修建天主教堂与天文台,留下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虽然只是见到天文望远镜,没有实际操控观察星空,凭着展览馆的见闻与无限的想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不由感叹人生短促。由不得不从内心发出美好的愿望,当珍惜当下,造福于社会与百姓;不忘初心,努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
回程路过老校长马相伯先生的故居,故居因故暂时闭馆。大家怀着对老校长的崇敬之情,带着些遗憾,在故居门前留影纪念。本次活动在学院党政工领导的关心与参与下,各位老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增进了同事的感情,并进行了形式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
(供稿: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