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快讯

媒界 | 黄萱菁:期待更多女性领会计算机科学的奥妙

2020.04.11

4 月 2 日,《中国妇女报》以《期待更多女性领会计算机科学的奥妙》为题,刊载了对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单入选者、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黄萱菁的报道。

报道全文如下:

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黄萱菁
期待更多女性领会计算机科学的奥妙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陈姝

荣登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单(Women in AI),对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黄萱菁来说,是一件开心又有点儿惊讶的事情。

“之所以开心,是因为这张榜单是 ‘三八’ 妇女节发布的,是清华大学给人工智能女性学者的一份节日礼物;之所以惊讶,是因为榜单受到了诸多媒体和同行关注,影响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 黄萱菁坦言,希望看到更多女性选择计算机科学,选择人工智能。

平实而深刻的热爱

谈及当初为何会选择人工智能,黄萱菁打开了记忆大门。20 多年前,她的导师吴立德教授给了她很多启发。吴立德是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理论功底非常深厚。黄萱菁从导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是研究,如何通过研究得到学术乐趣。当时吴老师的研究方向围绕人工智能布局,包括计算语言学和计算机视觉,并不算热门,而如今,人工智能已是炙手可热。

“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对自然语言处理感兴趣,就坚持了下来。没想到这平实而深刻的热爱开启了我人生的研究方向。” 黄萱菁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她近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语言表示学习和非规范语言的自然语言处理,特别是社会媒体的语言信息处理。

黄萱菁提到,现有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大多在新闻语料上训练得到,在应用到社会媒体之上会引起性能的显著下降。他们一方面采用迁移学习、自适应学习等手段,利用外部知识,从微观上改进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句法分析等这些基础工具的性能,另一方面从宏观上开展社会媒体用户行为理解和预测研究,试图建立社会媒体用户模型,理解用户行为,预测未来趋势,推荐行为模式等。

在科研道路上走过了 20 多年的黄萱菁,对科研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我个人是比较喜欢拥抱未来,拥抱未知,所以喜欢探索前沿课题,正是这样的探索让我喜欢上了学术研究,而选择研究人工智能方向,会有一种挖掘到事物 ‘道’ 的感觉。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黄萱菁作为国内早期从事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检索的学者,已经在多个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 100 多篇论文。她负责的多个科研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必将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正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黄萱菁说,现在许多智能家居技术已经走向普通人的家庭,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帮助做饭、打扫卫生、陪孩子学习娱乐,从而减轻女性负担,让女性有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劳动。

除了家务劳动,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提升人类健康水平。这次疫情中已经有许多机构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医学影像分析质量;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项目有望于今年展开人体测试,探索人脑与计算机芯片的连接,解决脑部、神经等疾病,为瘫痪人群带来福音;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图像处理、信号处理手段,实现自动的望闻问切;我们团队的一项工作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处理技术,在社交媒体上发现有抑郁倾向的人群,以便及早进行干预。” 黄萱菁说起人工智能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如数家珍。

“在我们这行,工作和业余生活是分不开的,离不开电脑、平板和手机。有时见缝插针看些不烧脑的电影、美景或美食类纪录片,比如《地球脉动》《舌尖上的中国》等。” 工作中黄萱菁严谨求实,生活中的她爱好也丰富多彩,最近疫情期间居家又开始读起《古今数学思想》。

做科研要有耐心和平常心

自由和严谨并存,踏实与创新同在,是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团队长久以来形成的学术氛围。” 说起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黄萱菁一脸微笑,作为教师,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在这一过程中,看到学生们一步步成长,她深感欣慰。

她带领复旦大学的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在教学上,她主讲的《计算思维》《中文信息处理》《语音和语言信息处理》等多门科目,深受学生欢迎。

“做科研,还是要有耐心和平常心,在产出方面对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是,态度足够认真、过程足够努力即可,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导师不明确规定学生该做什么,但会在适当时候或重要节点给予提醒,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黄萱菁说。对于未来在科研上有什么打算,黄萱菁表示,希望能完成好手头的几门专业和通识教育课程,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她也希望,能持续创造和谐的实验室环境,争取充足的科研经费,维持实验室的运作和良性循环,期盼能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为语言学、传播学的研究提供计算的翅膀,通过和生物医学的交叉,为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找到更多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的依据,并在国内外学术组织和会议承担更多社会服务,如能鼓励更多女性领会到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奥妙,从中获得乐趣和选择的动力,那就更加理想了。

内容来源:“学术头条”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