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快讯

媒界 |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大数据试验场可应对未来计算挑战

2019.05.27

“计算技术、存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速度,如何跟上数据增长的速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智慧城市的大脑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城市计算问题。” 近日,在上海嘉定举办的首届数据处理技术与产业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邬江兴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说。

在当天的演讲中,邬江兴以一座中等城市的摄像头信息处理为例,一个摄像头一天采集的数据量大约是 40GB(1GB=1024MB),如果这座城市装有 10000 个摄像头,一天的数据量约为 410TB(1TB=1024GB)。依照现有的大数据处理能力,需要 2400 台计算服务器,才有可能在期望时间内对所有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另外,对于无人驾驶场景而言,现有的数据处理能力只能够支持控制在 60 公里时速以下的汽车,当车速达到每小时 60 公里以上,计算能力就无法支撑。

为此,他认为要建设面向数据科学研究、为大数据技术开发而设计的大数据试验场,研究新算法和新算力,从而实现 “网强算强” 的未来计算。

上海大数据试验场可应对 “大数据挑战”

邬江兴告诉澎湃新闻,大数据试验场的概念类似大科学装置,主要是为研究人员提供实验的 “场地”。

举例来说,当你想研究消费者在超市的购买行为时,可能你拿不到具体超市的数据,或者说即便是能拿到数据,数据量也不够用来验证模拟算法。这时候大数据试验场就派上用场,只要有样本数据,这个平台就可以模拟一个大数据场景,提供实验环境,甚至可以生成更多的数据。

据邬江兴介绍,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大数据试验场已经采集到了 30 万种数据样本,未来数据样本的种类将会增加到百万。随着数据样本的增加,更多的算法、算力将得到验证。

“在全世界范围里,上海是第一个提出要建设大数据试验场的城市。这个项目是上海第一批 18 个科技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之一。可以说上海在这一块是非常具有领跑意识的。最终我们希望它能建成一个数据科学的基础研究设施。此外,它也是为大数据技术产业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之一。” 邬江兴告诉澎湃新闻。

邬江兴说,他希望能通过上海市政府支持的这个非盈利平台,让那些想从事大数据技术产业研究的企业、单位,甚至个人,能通过一个比较低的门槛进入到到这个领域中,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目前,围绕大数据试验场概念,复旦大学筹建成立大数据试验场研究院,并已建成先导技术系统,上海大数据试验场功能型平台即将启动建设,国家大数据科学基础设施项目则处于酝酿阶段。

网络安全需要革命性想法

随着智能时代的发展,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算法、算力外,如何保证网络安全成为关键问题之一。

针对当下层出不穷的网络安全问题,邬江兴认为出现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五个因素。

首先,与设计者的经验、受教育程度,以及与当今时代的技术能力相关。其次,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这意味着互联网产业的各个环节,包括供应链、生产链、技术链和服务保障链等延伸地越来越广,没法做到全封闭。这样一来,中间的环节就很容易被人做手脚。第三,受当前的技术和科学水平限制,我们还没有能彻底查清网络漏洞的理论和手段。第四,软硬件生产商在提供设备和服务时,没有安全性指标和质量控制。大多数时候,这些生产商只是在做亡羊补牢的工作,出现漏洞了补上,而不是从产品设计源头开始控制安全质量问题。第五,总是有人想要利用漏洞谋利。

“四个基本因素加上一个人为因素,就造成了现在网络安全不能消停的原因。现在遇到网络安全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有点像和面:水多了就加面粉,面粉加多了又加水,不断堆砌。” 邬江兴说。

为了能从源头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邬江兴认为必须要有革命性的想法,即打破现有的计算架构。邬江兴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拟态计算。经典通用计算机采用执行结构固定不变、靠软件编程实现计算。而拟态计算是种依靠动态变结构、软硬件结合实现基于效能的计算。

“这是一种内生安全技术,无论软件硬件芯片系统网络,只要按照这个架构来设计,就可以跟三角形一样,它就具有稳定性。这就为信息系统和控制装置提供了一种自身免疫力 。” 邬江兴说。

内容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