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动态

复旦大学 2020 届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候选人育人事迹

2020.04.24

编者按:在复旦大学 115 周年校庆来临之际,“桃李之心,春风化雨——复旦大学 2020 届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展评活动 4 月起正式启动,带领全体毕业生们一同回首本科求学时光里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悉心关怀,感恩育己之德,学慕师表之范。

周扬帆:是科研上的引路人, 也是陪伴成长的 “大朋友”

周扬帆老师 2000 年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2004 年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深造,2009 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2014 年底加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目前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扬帆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软件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曾主持或作为复旦大学负责人参与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在重要国际出版物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周扬帆老师始终拥有培养优秀计算机科学人才的使命感,以极大的热忱投入教育工作;以严谨、严格的态度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重视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在本科教学上,着重基础知识的实践意义,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同时也非常强调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工程技术的历史成因,通过讲授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让学生领会工程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意义。

育人事迹——

周扬帆老师是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多门课程的任课老师,连续两年被学院毕业班学生推荐为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候选人。因其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活跃生动的课堂氛围、课上课下对学生的殷切关心,深受学生喜爱,被亲切地称为 “帆哥”。这与周老师扎实的学术功底、精妙的课程设计和对学生真挚的关爱密不可分。课堂上,周老师教学深入浅出、课堂氛围活跃。他记得班上每位同学的名字,课堂互动时可以照顾到每一个人;原本复杂枯燥的知识经他讲授后变得逻辑清晰、简单易懂。科研中,周老师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同学都能在他的指导下取得进步,是本科生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其指导下,一些本科生有了自己的学术成果,有的论文在投,有的已经在计算机领域的顶级会议上发表了论文。课堂外,周老师经常与大家交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科研、人生规划等各方面情况,尽力为大家排忧解难、提供专业的指导。同学们带着苦恼去找他,无论因何发愁,结束讨论时,同学们紧皱的眉心都会舒展开来。

经典语录——

“  写程序不要耍酷,也不要赌一把。

“  给你赞一个!”

“  要想着有个猪头程序员,Java 语言的设计怎么避免他犯猪头错误。”

“ # 有同学问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周老师】:你先等会,我的大脑是单线程的,我先把这一块知识讲完,IO 的时候再想你的问题。
# 课后,帆哥走到那位提问的同学面前进行热烈的讨论
#  第二节课上课后
【周老师】:这个问题我们回去都好好想想,下一次上课再讨论,我们先讲课。
#  另一天,这门课上课后
【周老师】:上次 xxx 同学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在这里我跟大家讲一下,XXXXXX。”

“  有问题琢磨了半天要不要去找老师
【学生】:老师你今晚有空么......
【帆哥】:我几乎天天是工作日,来来来,现在来,保障楼 302 等你。”

1、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课堂讲授者

周老师对本科生教学有不少心得。他认为,上课应该多和学生交流,参与度的提高会让学生更容易接纳课堂知识。被问及教学理念时,他不假思索地说,重点要培养学生 reasoning 的能力(指推理、论证、思考、理解等能力);落实到课堂上,则要课上多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在说出问题结论的同时,和大家分享推理过程。

周老师的教学理念收获了良好的课堂反馈,他开设的 Java 语言、网络创新实验、移动互联网等多门课程都受到了一致好评。同学们都说,上周扬帆老师的课收获很大,能够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一致归功于周老师扎实的学术功底、精妙的课程设计,以及他创造的良好课堂氛围。

许多同学在评价周扬帆老师的教学方法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 “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八个字。周老师在课上会一步步引导同学们思考知识点的来历,例如周老师在讲解 Java 这一编程语言时,便是从该语言的功能需求出发,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设计才能实现这种需求,从而令大家对该语言的理解更加深刻。不仅如此,在讲授编程语言时,周老师也同时融入了非常多的软件工程和开发过程的内容,从中不难窥见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开发经验。另外,他每年都更新修改课程的课件,确保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与时俱进。

除了课堂听讲,周老师也非常鼓励同学们从实践中学习,布置的课程项目与课程理论内容也有紧密联系。这种安排很有远见,为同学们未来在工业界的职业发展夯实了基础。周老师不对课程项目难度提硬性要求,对评分、展示流程、报告等都有明确、可执行的标准,以便同学们把精力集中放在思考问题本身上。

周老师的课堂氛围轻松活跃,乃至有同学感叹:“震惊!在周老师的课上被提问,居然是一种享受!”他能叫出课上所有同学的名字,每一位同学在课上都会被他点名参与课堂互动。虽然是挨个点名,但是不会给人压迫感,更多的是一种探讨的感觉。周老师讲课风趣幽默,注重原理剖析,非常在意学生能不能听懂。自然而然地,同学们也喜欢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2、宽人严事、循循善诱的科研引路人

周老师在指导同学科研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同学都能在他的指导下取得进步。邀请周老师分享心得时,他谦虚地说,经验谈不上,做法倒是有,就是从来不以功利导向去要求学生的科研。他认为,学生科研的根本在于训练自身 reasoning 的能力与求知能力,他注重引导学生以 reasoning 能力的进步和求知欲的满足作为一种自我肯定。在他的指导下,一些本科生有了自己的学术成果,有的论文在投,有的已经在计算机领域的顶级会议上发表了论文。

周老师非常看重同学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视同学们的研究兴趣。他建议本科生发展知识的多样性,多尝试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鼓励学生以进步、不以结果作为自身努力的正向反馈。

本科生科研往往有一段起步期,亟需师长指导。而周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本科生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对于有科研理想而缺乏经验的学生,周老师总能十分耐心、热心地帮助他们找到开展科研的起步之路;对于专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周老师能够针对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先布置适合同学当前水平的任务,给迷茫期的同学耐心指路;对于科研项目陷入困境的学生,他也总能在百忙之中为学生答疑解惑,一起想办法、找原因。周老师每周会和同学们就科研课题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即便同学们提出非常简单基础的问题,周老师也耐心指导,一点点帮助大家建立科研上的自信心。

周老师待人宽和、待事严格,能一针见血地点出研究问题。在科研问题上,他要求学生们有刨根问底的探索精神;也会循循善诱地带领学生解决研究中的困难。虽然对学生的要求严格,但周老师也注重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拥有足够动力的同时不感受到过大的压力。周老师指导的实验室学生团队既有治学严谨的学术风范,又不乏人文关怀,氛围很好。

3、和蔼温和、殷殷关切的大朋友

周老师在课外是同学们的大朋友。他课后常与大家交流,也会主动关心学习跟不上的同学。同学们带着苦恼去找他,无论是因何发愁,结束讨论时,同学们因为苦恼而紧皱的眉心都会舒展开来。

从专业能力到人生规划,从毕业去向到思想生活,不管是其实验室或者课堂上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周老师全方面的关心。在课间,周老师不会匆匆去往教师休息室,而是和学生聊专业、聊人生、一起 “吐槽” 专业上的问题,而学生也乐于和他分享;实验室的组会、团建上,周老师也和学生打成一片。有同学过生日,周老师会和大家一起庆生,也招呼隔壁实验室的同学分享美味蛋糕,甚至亲手切好端给羞赧推辞的大男孩,丝毫没有架子。

周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即使工作忙碌,也能抽出时间以非常亲和热情的态度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困难。临近毕业,决定去向时,大四同学往往面临不小的考验。出国、工作、保研,各有利弊,也难免烦心。此时,周老师以过来人身份提供宝贵意见。他和计划出国深造的同学探讨择校和导师,和在企业实习的同学聊工业界的问题处理策略,为因直研考试而感到紧张不安的学生加油打气。

对于对未来深感迷惘的同学而言,来自周老师的关怀和建议,是雪中送炭的温暖。一位同学每每忆起那时的场景,总是心怀感激:这位同学在大四第一学期时面临是否读博、去哪里读博的抉择,并寻求周老师的建议。当时已经接近晚上十点,周老师仍然非常热心,与他讨论了许久,并给出 “不要被一些不相干的外在因素左右,贵在坚持”的宝贵观点。他也因此坚定了读博信心。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周扬帆老师授予大家的,不仅仅是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是殷殷的求知欲望、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温情的师长关怀。

对毕业生寄语——

我们做工程的要知道,技术不是万能的,不懂技术是万万不能的,两句一样重要。

期待你们在复旦养成的思考与学习的好习惯一直保持。

学生荐语——

1、于泳欣

如果用三个词语来形容周老师,我想我会选择认真、关爱和幽默

认真是指周老师的教学态度认真。周老师在计算机学院开设的几门课,无一不是干货满满,信息量超大。而且课程内容更新及时,在 PPT 内容之外,周老师往往还会延伸很多课外资料供我们学习。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对课程的理解,对我们之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

关爱则体现在周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合理的课后作业量。上周老师的课,虽然硬核,却不会浪费大量时间在无用的事情上。相反,周老师会用明确的作业要求让我们把精力放在思考上。

最后要谈到周老师的幽默感。周老师鼓励大家积极回答问题,而对于同学们的回答也往往能给出有趣的回应,可谓妙语连珠。上周老师的课不会感觉到无聊,甚至每次都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2、张云哲

周扬帆老师是一位关心学生、热爱科研的老师,他在课堂上风趣幽默,讲解知识鞭辟入里,教授的《网络创新实验》等课程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同学们都乐于与他讨论问题,并亲切的叫他 “帆哥”;在实验室中,周扬帆老师也会主动地与同学们交流,了解同学们的未来规划和现有想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是我们科研路上的良师益友。所以,我真挚地认为周扬帆老师担当得起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这一称号。

3、沈家诚

周扬帆老师为人随和授课风趣,在课堂上他化繁为简,经常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切入,循循善诱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得出重要结论。此外,周老师对待科研工作认真负责,们有任何研究上的问题,他都会抽出时间来与我们一起讨论、思考解决办法。周老师的科研水平也毋庸置疑,经常能为研究进入困境的同学指出一条明路。因为周扬帆老师对待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的严谨认真以及他对待学生的平易近人,我强烈推荐他为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4、翁泽佳

周扬帆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关心,为人随和,谈吐幽默,像朋友一样跟学生相处,甚至能叫出班里每一个同学的名字。而且周老师会利用下课时间走下讲台和同学聊天,掌握每位同学的科研生活,并给出专业的建议。在教学方面,周老师擅长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方面非常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另一方面也注重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5、王佳羽

作为实验室导师,周扬帆老师为人热情友善,对学生都非常耐心,随时可以找他沟通最近的学习生活。周老师会与同学坐下来平等交流,根据同学的不同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周老师见识广博,逻辑清晰,语言幽默生动,非常善于启发学生,每次和他沟通都能收获满满。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很好,常参与实验室组织的足球赛,团建等活动,是同学们学业、生活上的好朋友。

戴开宇:“如果想造一艘船, 激发他们对大海的渴望就够了”

复旦大学软件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特邀研究员、复旦大学教学督导,中国计算机协会(CCF)/ACM/中国 SIGCSE 会员。2011-2012 年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兴趣为 Web 技术、网络虚拟环境、智能技术、现代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等。

在教学中坚持通专结合的理念,深受学生好评,并被复旦大学官微和校报多次报道。所授多门课程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校级精品课程;主持 IBM-教育部精品课程、亚马逊、谷歌支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等 15 项左右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翻译的国外著名教材《Java 程序设计基础》(第 10、11、12 版译者)被国内 150 所以上高校采用。多次获得复旦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和校级教学成果奖;近年来获得荣誉包括:2018 年度入选首届 “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全国共 26 名);2018 年度 “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 MOOC 联盟优秀案例” 获奖者;作为第一负责人的 “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中通识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获得 2017 年复旦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 年获得 “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 “二等奖;2017 年超星主办的 “上海市首届移动教学大赛” 一等奖获得者。

育人事迹——

自 2003 年进入复旦大学工作至今,戴开宇老师已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了 17 年。

戴开宇老师开设的课程大多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学生们成为了 “主角”,教师从 “演员” 变成了 “导演”。戴开宇老师认为,分享者自己本身也是受益者,而课堂不应该仅以老师为中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需要给学生充分话语权,多和学生交互,鼓励学生表达自己。

戴开宇老师尤为注重人文情怀,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他对文学、历史、哲学、书法等也颇感兴趣,常和同学们分享和交流跨学科问题的思考。他还建设个人微信公众号 “复旦小椒”6 年多,以通识教育、科技与人文结合为主旨,推荐好书以及读书感悟。

经典语录——

“  复旦的同学们都很优秀,我想在专业知识学好之余,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心智,修身于己,能听内心声音,勇敢坚持一些美丽的东西,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不要怕吃亏而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与其说在教学,我更想真实的说自己是一个学习者。学习是人生旅途中最美丽的邂逅,它唤醒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留存到我们身体中的记忆,是来自我们本性的渴望。希望能和同学们共同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去遇见智慧,遇见更好的自己。

1教学十余载 三尺讲台育春秋

17 年一线教学经验,戴开宇老师共教授 5 门本科课程,其中《程序设计》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面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如何逐步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生活和学习方式的过渡,激发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了解通专结合的教学理念以及适应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从而开启四年愉快而充实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之路,这些都是戴老师在这门课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他通过移动学习平台的调研、微信群、导师座谈会等方式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和难度。戴开宇老师认为,一个好老师需要具有很强的同理心,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进行引导,“教育” 一词本来的含义也是向外引导出每个人内在的智慧;教师自身也要乐于学习和分享,这份对学习的渴望和激情会感染到学生。

正是戴老师润物无声的言传身教,帮助许多零基础的学生了解了软件专业并激发了兴趣,为大学四年愉快而充实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同学谈到自己的学习感受时动情地说道:“在大一的时候我就有幸听了一学期戴老师的《程序设计》。可以说戴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堂对初学者十分友好的计算机入门课,各个方面都是生动的。”

戴开宇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秉持 “以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探索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在《高级 Web 技术》课程中,他会让学生完成一个综合的项目串起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同学们通过团队合作、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分析、设计并完成项目,这是课程最主要的任务和评价依据。项目完成较好的同学经过检查和讨论后,被鼓励上台进行全班分享,进行生生互动的学习。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戴老师在给出专业知识相关建议的同时,还会分享自己多年教学的心得,帮助提高学生的演讲和表达能力。

戴开宇老师觉得采用通专结合的理念进行教学创新非常有意义。通识课上,戴开宇老师会带学生一起进入 “第二人生” 虚拟世界探索;指导学生将开发出来的联网虚拟环境应用到课堂上进行体验式教学;还会在讨论虚拟和真实的话题时,和学生一起尝试冥想呼吸,通过关注自己的呼吸来尝试感受真实的当下。别开生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将学习与生活价值联系起来。戴开宇老师还秉持新工科的教学理念,和亚马逊、谷歌、IBM、微软等世界著名 IT 公司进行产学协同育人合作,将最前沿实用的技术带入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复杂工程能力,学以致用。比如在《高级 Web 技术》课程中,戴老师就要求学生学习和使用亚马逊的云计算和谷歌的 Web 前端技术。

“以学为中心” 和通专结合的教学深受同学们的认可,学校 “我和我的老师” 主题征稿活动刊登了同学们在戴老师课堂上的感受。

他也多次在校内外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并获得复旦大学 “本科教学贡献奖”,上海市、复旦大学 “教学成果奖” 等教学奖项,并被中国最大的 IT 社区 CSDN 官微以及世界顶级云计算公司亚马逊的官微报道。2018 年,戴开宇老师入选全国首届 “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全国 C9 学校共 26 名优秀教师获此殊荣。

2亦师亦友 育人成才的领航者

从 2005 年复旦学院成立至今,戴开宇老师连续 15 年担任大一新生的书院导师。作为班级导师,戴开宇老师几乎没有缺席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在新生班会、班级秋游、学院素拓活动、师生共膳、书院下午茶、读书小组等活动中,总能看到戴开宇老师的身影。在对戴老师的评价中,“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儒雅” 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戴开宇老师也因此多次获得 “复旦书院优秀导师” 称号。

 “虽然担任大一新生的导师工作比较繁重,但我觉得真的很有意义。” 戴开宇老师说:“我想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不是自己获得了多少个人成果,而是帮助到学生了多少,在此过程中共同成长,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戴老师经常提到他最推崇的教学理念是 “平等,尊重,倾听” 的学习共同体理念。输出是最好的输入,所以共同的学习对教师自身也有很大的收获,教育照亮了他人,也点亮了自己。

在前往福建古村落的服务学习实地调研中,他全程都和同学们学习交流、生活一处。有一次和同学们在田野旁的坪地里,兴趣盎然地聊天到凌晨,同学们在微信推文如此记录了感受:“深夜,月明风清。戴开宇老师从计算机原理谈起,和同学们开始了人生哲理的探讨。复旦人理想中的书院教育,莫过于此。”

最近的疫情期间,戴开宇老师又参与了书院的微读书活动、与 “得到”APP 合作进行读书分享等,并评为 “优秀读书指导教师”。每天看书并和同学们交流分享心得,戴开宇老师觉得这些都是作为老师的点滴乐趣。

3、倡导实践 服务社会的实干家

除了教室,科创项目、社会服务活动也都是戴老师的第二课堂。他每年作为导师,指导学生参与腾飞科创、“曦源” 计划等科创活动的数量一直排在前列。相比于灌输式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兴趣是他在指导学生科创过程中的准则。“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  戴开宇老师很喜欢《小王子》里的这段话,在谈到教学时经常提及。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指导科创项目,他都十分看重参与学生的兴趣。“教育不是要培养掌握了专业技能、会干活的机器,而是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兴趣点和个人所长,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引导他们寻找并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应是培养获得幸福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完善人格的全人教育。” 戴老师在科创指导的过程中也引导学生寻找选题中的创新性,每次交流都尽职尽责地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供学生自行思考。每当学生在项目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他总是能给出一些新的想法,帮助学生找到新的解决途径。

戴老师还开设了复旦大学第一门理工科类的服务学习课程,深受好评。他认为,知行合一的学习非常重要。学生需要走出学校去服务社会,在服务的经历中,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认识自己和社会,也培养社会服务意识,获得成长。

2018 年春季学期的《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服务学习课程中,戴开宇老师联系了浦东关兴关怀中心、复旦附小、同济大学景观学系、计算机实践工作站等各具特色、适合不同发展需求的服务点。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者多个服务点进行社区服务。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不只是学生获得了对知识更深的理解和实践的亲身体验,被服务的学生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例如,浦东关兴关怀中心主要针对沉迷游戏的网瘾青少年,通过课程同学们设计的编程游戏等活动,有两个六年级的孩子甚至因为对游戏感兴趣而去自学了编程语言。

4、博文广识 热爱生活的艺术家

“软件学院的戴开宇老师,博学又有耐心,和蔼可亲,满是学者式的睿智。”  有学生在知乎上回答 “复旦有哪些好老师” 的问题时这样回复。和旁人想象中的 “码农” 形象不同,戴开宇老师尤为注重人文情怀,也一直用人文情怀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的探寻之路。他对文史哲学科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课堂和微信公众号上传达着科技与人文的结合。

《程序设计》课堂内外,戴开宇老师经常从课程内容出发,引导开展一些跨学科的深度思考,不少需要 “大开脑洞”,激发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他还在课上布置通过编程语言写小说的作业,程序设计班上的卢振洁同学在朋友圈中写道:“真是公认的超有人文情怀的好老师!也是软院让我惊喜的原因之一!”

“将自己平时的思考所得和同学们分享特别有意思。” 当然,戴老师抛出的许多开放性问题是 “有这样一种观点...... 你是如何认为的呢?” 这样的句式,而不是强加观点和结论给学生,极大地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他们提的问题也都很有意思,很多都给我带来新思考。”

在工作之余,戴老师有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他不仅喜欢读书、书法,还爱好羽毛球、足球、桌球等活动,多次加入学院的羽毛球、足球队,并参加比赛拿到好成绩。此外,戴开宇老师也经常去幼儿园、附小、上海和外地多所中学去做计算机知识普及活动,推广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培养理念。书法教学、读书活动、科技讲座,这些一件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可能是能影响一个孩子很久的大事。

正如戴开宇老师所推崇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学生当作朋友,把工作当作使命。把一件件平凡的事做好并且坚持下来,便是不平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用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专业素养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戴开宇老师是学生心中当之无愧的好老师!

对毕业生寄语——

生活是一段旅程,无论去到多远,愿你常怀幸福和美好;

生命是一场修行,无论停留多长,愿你不失本真和善良。

学生荐语——

1、黄炫铭

我觉得戴老师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如何更好地开展针对我们的基础教学工作。每次上戴老师的课程,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戴老师对这门课程投入的热情和努力,他总是投入全力做到如何更好地引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创新课堂、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知识。很幸运可以遇到戴老师这样一个认真负责、谦谦君子一般的好老师。戴老师对我的影响不光是课堂上关于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多地还是在大学迷茫的时期,给予了我思想上的启蒙,很庆幸可以在复旦遇到这样的好老师。

2、刘依蕖

戴老师是一位很细心很负责的老师。我之前当过他一学期的助教,可以感受到戴老师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很高。他非常重视课程以外的元素运用。比如在他的课上,除了授课之外,还有学生的展示、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的一些小型的项目等等。戴老师一直在积极实践翻转课堂的概念,把课程的重心都放在学生上面,这是在大学课堂里不可多得的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够在戴老师的课堂上学习是一件令人很开心的事情。

3、刘欣彪

戴老师是我在大学阶段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之一,在大一的时候有幸听到过戴老师的程序设计课程,其实践性、专业性都很强。大二的时候有一次机会去采访戴老师,当时戴老师说他之所以想要做一名老师是因为觉得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内容分享给同学们是一件非常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这让我记忆犹新。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够参与到戴老师的课程中,再去体验一下翻转课堂的乐趣。

4、邱轶扬

戴老师可能是我在大学期间遇到最认真负责的老师。在大一的时候我就有幸听了一学期戴老师的程序设计课。可以说戴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堂对初学者十分友好的计算机入门课,各个方面都是生动的。当时戴老师对我们的一些教诲让我印象深刻,这些圭臬指引了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在大四时我选择了戴老师作为我的毕业论文导师,他一直耐心指导我的研究、为我引领方向。真的非常感激戴老师!

5、王锴

戴老师是一位很认真负责的老师。我进入大学第一个学期就修读过戴老师的 java 程序设计,当时就感觉到戴老师的授课方式与众不同,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积极性,擅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热情。戴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坚持 “翻转课堂” 的实践,让我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享受到了自主探索以及传播知识的乐趣。在戴老师的课堂上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转载来源:卿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