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2 月 15 日,2018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典礼于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隆重举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顾问李大潜院士,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顾问张平文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伟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专家组组长陈叔平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林金安,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吴静怡教授,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赵丽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组委会主任鲁习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李从明教授、党委书记赵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党总支书记洪梅,中国知网高等教育分公司总经理王峰、MathWorks 中国市场部总经理陈瑾、以及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教委)主管竞赛工作的负责人、各赛区组委会主要负责人、赛区评阅工作负责人、以及获 “高教社杯”、“MATLAB 创新奖”、被选为优秀论文的参赛队师生和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共计 400 人参加本次颁奖会。会议由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秘书长谢金星教授主持。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当前国内影响力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大学生学科竞赛。这项每年一次的竞赛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创办于 1992 年,2002 年起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独家冠名赞助。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高校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下,二十多年来参赛规模增长迅速,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面向在校大学生的数学建模竞赛。
今年,共有 42128 队的十二万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了 9 月 13 日至 16 日举行的这项竞赛。他们来自全国 33 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以及美国和新加坡的 1449 所院校,通过各赛区和全国专家们的两轮评审,共评选出了 1679 队获全国奖,其中本科组一等奖 291 队、二等奖 1193 队,分别占本科组参赛队总数的 0.75% 和 3.09%;专科组一等奖 56 队、二等奖 139 队,分别占专科组参赛队总数的 1.58% 和 3.91%。
这项竞赛之所以受到大学生们如此热烈的欢迎,是因为它有以下特点:赛题有强烈的实际应用背景或应用潜力;竞赛要求参赛者结合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数学和计算机软件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建立、求解、评估、改善数学模型,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参赛同学可以任选一道赛题,自由地收集、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可以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各种软件等任何没有生命的资源,但不能与队外的任何人讨论赛题;完全由三名大学生团结合作,在三天时间内完成一篇研究论文;赛题开放性强,没有事先确定的答案,评阅标准是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表述的清晰程度。
竞赛的题目全部是由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包括经济管理)等领域的实际问题简化加工而成。今年本科组的 A 题是 “高温作业专业服装设计”,要求同学利用不同的隔热材料,根据热传导的原理,设计防护效果好、用料经济、穿着舒适的四层防热服的最优方案,该问题的解决对相关行业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都有指导意义。今年本科组的 B 题 “智能 RGV 的动态调度策略” 是以一个智能制造系统的实际需求为背景提出来的,要求学生根据系统的实际作业流程给出 RGV(一种无人驾驶的智能引导车)的高效可行的调度方案,该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高相应制造系统的效率。大型商场依据众多会员客户的大数据分析,为客户的购买行为进行画像,有利于商场的经营和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今年专科组的 C 题 “大型百货商场会员画像描绘” 需要同学解决的问题。今年专科组的 D 题是 “汽车总装线的配置问题”,要求同学为某汽车生产企业针对不同型号和品牌给出相应的配置、动力、驱动和颜色等多种属性的合理配置方案。这些赛题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工程和生活实际,又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为参赛同学提供了很大的创新空间。
本次大赛,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同学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共有 44 名同学获得全国奖,特别是复旦大学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学生中超过一半来自计算机学院。
这项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一次参赛,终生受益” 是绝大部分参赛同学的深切体会。这项活动是大学阶段难得的一次近似于 “真刀真枪” 的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模拟” 了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时可能遇到的情况,它既丰富、活跃了同学的课外生活,也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许多参加过竞赛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毕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重用。这项竞赛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而且推动了大学的数学教育改革,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教师。
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 “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 为宗旨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在努力实践着时代的要求,为培养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赛后记:
本次数学建模比赛我们组的成员是:来自计算机学院 2016 级保密管理专业的同学赵伯罕和李宛达,以及来自管理学院的同学邬沁羽。我们的选题是智能 RGV 的动态调度策略。在比赛过程中,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对问题的抽象和分析,建立起合理适用的数学模型,通过将智能搜素、贪婪算法、有限状态机等理论相结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设计了相关算法,成功完成整个计算求解的过程,对 RGV 小车的调度路线进行了优化,并最终以论文和数据的形式呈现结果。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要想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要有过硬的计算机科学素养,更要有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另外,快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很重要。在实际情况中,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多数十分复杂,涉及领域广、覆盖面大,除了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习和应用更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来解决。这时,自主学习能力将成为关键,这是我们在平常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
数学建模作为一个团队竞赛,对团队成员的默契程度和协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等诸多困难,团队内部能否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牢牢把握时间节点,将成为制胜与否的关键。比赛的过程不仅是大家一起完成项目的过程,也是互相协作、共同学习进步的过程。
内容来源: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官网、计算机学院参赛师生提供部分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