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于我而言,依旧是当时那个庄严学术的组织,但也是现在这个熟悉亲切的集体;是中国计算机大会学术盛宴的主办者,也是各类日常学术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是吸收了众多学术大咖、业界精英的大平台,也是吸纳了无数像我一样普普通通但仍在努力的青年会员的大家庭。
上周收到张健老师约稿邀请的时候,我的心情从一开始的惊喜与荣幸,慢慢地开始变得不安与忐忑。荣幸的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会员能够被 CCF 组织看到并鼓励,忐忑的是担心自己的工作远不及其他优秀的同龄人,更不用提在各个领域熠熠发光的前辈们。
思考许久之后,我还是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至少这可以让大家看到 CCF 组织的多元与包容,看到 CCF 为会员们提供的舞台与机会,也看到一个学生普通而鲜活的故事。
一 初识
第一次听到 CCF 这个名字是 2015 年从学长学姐口中听到,当时无意间参加了学校 CCF 学生分会组织的活动,然后对 CCF 有了一点懵懂的认知。那个时候对它的印象是庄严的,是生活之外遥不可及的。
转眼,已经 5 年的时光了。我已经从初入大学校园的小学妹,变成了一名博士在读生。期间经历了保研、转博等于我而言重大的人生节点,也体验了很多生活的喜怒哀乐,但不变的是 CCF 一直以来的陪伴。而我也在慢慢拉近与 CCF 的距离,从活动的受益者慢慢也试着转换为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希望能够贡献一点小小的力量。
二 在受益中熟悉
第一次正式参加 CCF 的活动是在 2017 年。CCF 为鼓励计算机专业同学的全面发展设立了 “CCF 优秀大学生奖”。而我当时的母校浙江工业大学共获得 2 个推荐名额,没有算法竞赛获奖的我其实对自己还是比较心虚的。因此,我还特地去请教上一届获奖的王铮学长,向他表达了我的不自信,对话很长,但我很清楚地记得他鼓励我说:“CCF 并不会用单一的评价标准来判断你是否优秀,他们想要的就是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学生”。最后我抱着紧张但坚定地想要去试一试的想法参加了现场答辩。庆幸的是 CCF 的多元文化让我这样一个爱学习但也爱做学生工作爱倒腾自己的人有了被认可的机会。
获奖的同学会受到 CCF 的全额资助参加 CNCC。时至今日,这次会议依然是我学生生涯中宝贵的一段学习经历,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时的拘谨,第一次面对学术大咖时的热切,与同龄人交流学习心得亦或是共享我们这个年纪对未来共有的焦虑,这些似乎都还历历在目。
到现在已经三年过去了,CCF 优秀大学生这个荣誉本身的光环或许早已褪去,但它留给我的除了简历上的一行获奖经历,更是参加 CNCC 学术会议收获到认知与反思,是来自各个学校的优秀同龄人。
我也想借这次机会再次感谢母校与 CCF 给我提供的平台,让我能够看到生活之外更大的世界。
此外,CCF 举办的其他活动也让我受益良多。“CCF 走进高校” 系列活动可以让我很方便地接触到各个方向的讲座,“CCF 名企面对面” 让我即使在疫情期间也可以了解到工业界的相关动态,“CCF ADL” 开设的学科前沿讲习班让我可以选择性地系统学习自己需要的课程。
三 在参与中成长
我有幸于 2018 年进入复旦大学继续学习,并担任复旦大学 2019 年度 CCF 宣传大使,慢慢地使自己从一个完全受益者的身份开始转换到活动的参与者与组织者中。我积极联系会员组建会员交流群,希望能加强会员之间的联系;鼓励身边的小伙伴也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参与 CCF 相关活动的宣传与转发,希望这个组织能被越来越多的同行人看到、接受并认可;
参与其中,总会收获很多的惊喜。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同学的 “推荐人” 一栏时,这种建立起来的信任足以使我感动许久。当然,有些时候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我相信只要是努力去做的事情,或早或晚总是会显现出来的,哪怕对于整个组织而言,这个影响是微不可见的。
相比于其他优秀的学生工作者而言,我自知自己所做的工作微乎其微,但我仍然有一颗愿意为 CCF 服务的心,日后若是有机会,也将尽我所能,向更加优秀的前辈和同龄人虚心学习。
四 收获与感恩
CCF 于我而言,依旧是当时那个庄严学术的组织,但也是现在这个熟悉亲切的集体;是中国计算机大会学术盛宴的主办者,也是各类日常学术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是吸收了众多学术大咖、业界精英的大平台,也是吸纳了无数像我一样普普通通但仍在努力的青年会员的大家庭。
时光荏苒,从入会到现在已经走过 5 年的时光了,我格外珍惜 CCF 带给我的所有机会与惊喜,也非常愿意为之付出哪怕很小的努力。
最后,衷心希望 CCF 越来越好!
傅宇倩,复旦大学在读博士生,师从姜育刚教授。目前研究计算机视觉,尤其是视频动作识别,小样本学习。2015 年加入 CCF,曾获国家奖学金、CCF 全国优秀大学生、浙江省万名好党员等荣誉称号,于 2019 年度担任复旦大学 CCF 宣传大使。
转载来源:中国计算机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