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3:智能化软件工程与系统

2023.05.05

本方向面向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化软件开发、运维和系统支撑的需要,从软件工程、系统软件、软件应用、数字化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方向内包含复旦大学软件工程实验室、复旦大学并行处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现有教授及研究员4名、副教授4名、青年副研究员2名、高级讲师1名、讲师1名、博士后2名。本方向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及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并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相关软件平台及系统在多家大型企业得到应用。

本方向具体招生研究方向包括:软件智能化开发、云原生与智能化运维、软件分析与测试、软件开发数据分析与挖掘、人机物融合泛在系统、机器人软件工程、AI系统工程、智能操作系统、智能编译优化与并行计算、云计算虚拟化与大数据系统、大数据与智能治理等。。


软件工程实验室(CodeWisdom 团队) 

复旦大学软件工程实验室(暨CodeWisdom研究团队)隶属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位于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二号交叉学科楼2楼D区,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4、青年副研究员2名、讲师1名、博士后2名。实验室长期从事软件工程方法、系统软件技术以及软件技术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当前主要围绕数据驱动的软件智能化开发与运维、智能化系统中的软件工程和系统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同时关注于国产基础软件以及智能汽车、智慧城市、智能机器人等新型泛在计算软件系统。

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及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近年来,实验室已经在ICSE、FSE、ISSTA、ASE、CSCW等软件工程领域著名国际会议,IEEE/ACM Transactions等国际期刊,以及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获得ICSM 2011最佳论文奖、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ASE 2018/2021、ICPC 2022)、IEEE TCSE杰出论文奖(ICSME 2018/2019/2020、SANER 2023)、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年度最佳论文奖(2018)。在计算机领域公认的国际专业排名CSRankings上,复旦大学软件工程排名全球第12、中国大陆第4。

实验室与工业界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建立了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软件开发质量与效能分析、软件智能化开发、云原生与智能化运维、软件供应链安全、程序分析与缺陷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多家企业进行了成功应用。


实验室网站:http://www.se.fudan.edu.cn

欢迎关注CodeWisdom微信公众号


研究方向介绍

1)云原生与智能化运维

面向以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为主要特点的云原生软件,建立包含调用链路、运行日志、时序指标等的运维大数据分析体系,实现异常检测、根因定位、架构评估等智能化运维支持。同时,针对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关键基础软件开展配置检查与优化以及故障根因定位研究,为国产基础软件提供技术支撑。


2)软件智能化开发

在代码及文档等大量软件开发资产上,综合利用大模型、深度学习、知识图谱、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支持软件开发中包括需求分析与设计、代码生成与推荐、代码质量保障等环节。


3)软件开发数据分析与挖掘

关注各类软件开发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包括代码演化分析、克隆检测与管理、依赖分析、缺陷分析等,研制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平台,助力企业软件开发效能分析与代码质量提升。

4)软件供应链分析

关注于软件供应链的安全风险、法律风险与维护风险,通过程序分析、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高精度的风险分析与治理,保障软件的自主可控性。


5)可信AI系统工程

关注于AI系统的可信保障(包括可理解性、可解释性、公平性、安全性、鲁棒性、隐私等),针对智能汽车、对话系统等提供系统级的、全生命周期的、多维度的可信保障,实现MLOps可信平台。


6)软件分析与测试

  关注于程序性质的分析和构建,基于抽象解释研究高效可扩展的程序分析方法,自动判别程序的各种性质,提高软件的可用、可靠、安全和可维护性。同时研究面向移动应用以及基础软件(如网络通讯协议、数据库系统等)的自动化测试基础理论与技术。


7)人机物融合泛在计算

构造面向人机物(社会、信息、物理)三元空间的泛在系统软件,基于软件定义机制接入并管理异质异构资源,基于数据融合感知构建并维护物理环境对应的结构化表征,并为人机物融合泛在应用提供编程与运行支撑能力,形成云边端协同的开发环境与工具链。


8)机器人软件工程

面向服务机器人、物流机器人以及智能汽车等机器人应用场景,研究机器人程序的自动构造、在线适应和自主演化技术,从编程的视角持续提升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和完成任务能力。另一方面,针对机器人系统软硬件以及环境密切交互的特点,研究数据驱动机器人系统异常检测、缺陷分析与自动修复等运维保障技术。


导师介绍


赵文耘 教授,博导曾任复旦大学档案馆副馆长、复旦大学校园网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软件开发工具及其环境、企业应用集成(EAI)。自 1989 年到 2000 年一直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 的研制和开发,为复旦大学所承担的各子专题的主要开发人员或子专题负责人。该系统获 1998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 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和 1996 年三部委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参加的 863 项目 “基于 Internet 以构件库为核心的软件开发平台” 和 “上海构件库及其应用研究” 分别获获得 2006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 2005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电子邮箱:wyzhao@fudan.edu.cn 


彭鑫 教授,博导。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软件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开源发展委员会常务委员,IEEE高级会员,《Journal of Software: Evolution and Process》联合主编,《ACM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ethodology》编委,《软件学报》编委,《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编委,IEEE软件维护与演化国际会议(ICSME)执委(2017-2020)。2016年获得NASAC青年软件创新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软件智能化开发、云原生与智能化运维、人机物融合泛在计算、机器人软件工程等。研究工作获得ICSM 2011最佳论文奖、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ASE 2018/2021、ICPC 2022)、IEEE TCSE杰出论文奖(ICSME 2018/2019/2020)、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年度最佳论文奖(2018)。带领复旦大学CodeWisdom研究团队开展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以及软件智能化开发与运维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在多家大型企业进行了实践应用。

电子邮箱:pengxin@fudan.edu.cn


吴毅坚 副教授,博导。上海市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2006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软件工程理论方法研究和开发实践,关注于软件维护与演化、软件开发方法与平台等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代码克隆检测与分析、软件架构与设计、代码演化分析、软件开发数据分析挖掘与平台等。作为课题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国家 863、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军共用信息系统装备专用技术预研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承担多个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并开展成果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国内外重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曾获第30届程序理解国际会议(ICPC 2022)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电子邮箱:wuyijian@fudan.edu.cn


沈立炜 副教授,硕导。2010 年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移动应用分析与开发、移动计算与云计算、人机物融合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和技术骨干承担或参与了多项国家 863 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相关的研究成果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国内外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现主要参与并指导人机物融合系统软件、泛在计算与泛在操作系统、机器人软件工程等方面的研究项目与实践项目。

电子邮箱:shenliwei@fudan.edu.cn


陈碧欢 副教授,博导。2201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7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任职博士后研究员。2017年加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软件供应链分析、可信AI系统工程。作为课题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多项企业合作项目。至今已在ICSE、FSE、ASE、ISSTA、S&P、USENIX Security、CCS、TSE、TIFS、TSC等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并获得了2015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奖、第24届基础软件工程国际研讨会(FSE2016)和第33届国际自动化软件工程会议(ASE2018)的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以及第35届国际软件维护与演化会议(ICSME2020)的IEEE TCSE杰出论文奖。

电子邮箱:bhchen@fudan.edu.cn


沙朝锋 副教授,硕导。1998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应用数学理学学士学位,分别于2001年和2009年在复旦大学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强化学习、软工大数据分析等。曾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973、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与对外合作项目,曾获得2007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网络环境中的海量数据管理与数据流分析)。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如AAAI、IJCAI、ICDE、ICDCS、CIKM和国内权威刊物《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上发表50多篇学术论文。

电子邮箱:cfsha@fudan.edu.cn


董震 青年副研究员,硕导。2017年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至2021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系任博后研究员,致力于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相关的研究,先后参与完成多个国际联合项目,包括卡巴斯基公司、新加坡电信公司、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等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合作项目,在ICSE,FSE,ASE,ISSTA等国际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获得ICSE'20 ACM SIGSOFT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AsiaCCS’21 Best Paper Award (1/370)、TOSEM Distinguished Reviewer等奖项或荣誉称号。

电子邮箱:zhendong@fudan.edu.cn 


娄一翎 青年副研究员,硕导。20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21年至2022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任博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工程、软件测试与分析、智能化软件开发等。目前已在ICSE、FSE、ASE、ISSTA、TSE等国际高水平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ACM SIGSOFT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ISSTA 2019)、IEEE TCSE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ICSME 2021)。并担任ICSE、FSE、ASE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电子邮箱:yilinglou@fudan.edu.cn 


李弋 讲师,硕导。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算法设计和分析和程序分析等。相关工作发表在计算机相关期刊和会议上论文约 20 篇,授予专利多个,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主持或参与多个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核高基重大专项、863 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项目、横向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

电子邮箱:liy@fudan.edu.cn


黄凯锋 博士后。202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起在复旦大学软件工程实验室任职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程序分析、代码差异分析、开源软件供应链治理等。至今在ASE、FSE、ICSME、EMSE等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6篇,获得第33届国际自动化软件工程会议(ASE 2018)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第36届国际软件维护与演化会议(ICSME 2020)IEEE TCSE 杰出论文奖。

电子邮箱:kaifenghuang@fudan.edu.cn 


刘明威 博士后。202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起在复旦大学软件工程实验室任职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工作主要关注于软件智能化开发技术,特别是软件开发知识抽取以及基于知识的智能辅助开发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软件开发知识提出了一系列知识抽取和建模技术,并将其应用于API推荐、软件开发问答等应用场景。围绕相关工作在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以及FSE、ASE等软件工程领域顶级会议以及软件学报等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论文10篇。此外,在团队内具体负责研发了软件开发知识图谱服务平台以及软件开发问答机器人Cerebro。相关研究工作支撑了团队重点研发计划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围绕相关研究与多家企业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得到了成功应用。

电子邮箱:liumingwei@fudan.edu.cn



②复旦大学并行处理研究所 

复旦大学并行处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基础系统软件研究所,https://ppi.fudan.edu.cn)是以陈左宁院士为团队带头人,其它科研骨干为中坚的科研团队,主要从事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编译优化、异构计算和量子计算等方向的研究。团队在系统软件、软硬件协同和编译优化等方面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和积累。其中代表性工作包括:操作系统内核和文件系统、并行编译优化技术、高性能系统仿真、动态二进制翻译和量子人工智能等。近年来,已连续在OSDI、ISCA、Micro、ATC和PPoPP等国际顶级或重要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在该领域获授权专利30余项;累计在该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5 项,三等奖 1 项。


导师介绍



张为华 教授,博导。2007年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优秀奖”。研究方向为体系结构、系统软件、编译优化和异构计算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上海市科委重点和核高基等项目。已在MICRO、DAC、PPoPP和TPDS等高水平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工作获得ICPP 2015和 ACA 2014 最佳论文。

电子邮箱:zhangweihua@fudan.edu.cn 



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下辖大数据与智能治理研究方向,主要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开展社会治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该方向将大数据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思维和方式、优化社会治理环节和过程,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从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从被动响应型治理向主动预见性治理转变。

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方式,深入研究大数据平等、开放和共享等特征,找到其与社会治理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利用大数据预测社会需求、预判社会问题、增进社会共识,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导师介绍

牛军钰 研究员,博导。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公共行政管理与计算机应用双博士后,农村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土资源部、税务总局等多个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特聘专家,上海市青联委员。牛军钰老师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主要科研项目一百余项,在核心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60 余篇。近五年以来,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4 项,市级科技进步奖 3 项,教学成果奖 4 项。在浦东干部学院等多个党校承担绩效管理方面课程,人民日报特约撰稿人、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过报道。

电子邮箱jyniu@fudan.edu.cn


联系人:沈立炜老师, 邮箱:shenliwei@fudan.edu.cn